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74226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将心比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心,比心,第八课,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吾,之,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孝敬自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地对待别人的老人;爱自家的小孩,也要同样的爱护别人的孩子。,资料宝袋,将心比心: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拿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贴别人,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预习检查,商店 沉重 道谢 输液 尊重 关爱 血管 注视 不禁 紧张 理解 扎针 面对 宽容 鼓励 温暖 抱怨 宽容,读准下列词语:,字词乐园,zh 扎 zh,(扎针/扎实):刺、钻的意思 (挣扎),jn(情不自禁) 禁 jn(禁止),将 jing将

2、心比心 jing大将,阿 阿姨 刚正不阿,课文详解,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1、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2、课文主要讲述: 奶奶去商店购物,一位阿姨为她推开大门。 从护士为母亲扎针这件事,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和鼓励。,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 的大门, 等到她跟 来 松开手。,沉重,一直,才,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我体会到阿姨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护。,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

3、也有人为她开门。”,那位阿姨为什么要帮奶奶推开沉重的门呢? 答:因为那位阿姨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希望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关爱,使社会更加文明。同时也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读一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2、在第二件事中,在护士连扎两针不成功的情况下,“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母亲又是怎样表现得呢?,用“”画出母亲的表现,用“”画出“我”的表现。 经历了这两件事,“我”的心里又什 么感受呢?,温暖,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

4、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 说: 第三针果然成功了。,“不要紧,再来一次!”,从对母亲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母亲对护士的体贴、关怀、宽容和鼓励。,图解结构,妈妈,阿姨开门、说话,温暖 (我),鼓励、希望,温暖、幸福 (我),将心比心,奶奶,尊老,爱幼,宽容、 关爱,概括主题,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那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心灵感悟,今天我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本文主要写了以为阿姨为奶奶开门的

5、一件事和母亲原谅护士两次扎针不成功的一件事,说明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分尊重,对孩子增加一分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答:前两段是叙事的,最后一段的是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的议论。在结构上,它是对前两段的总结;在内容上,它是前两段的深化,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所在。,最后一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呢?,拓展提升,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母亲,你会怎么做呢?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骂,将会有什么后果呢?,随堂练习,一、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言必信,( )。 2、与朋友交,( )。 3、精诚所加,( )。 4、己所不欲,( )。,行必果,言而有信,金石为开,勿施于人,二、近义词: 道谢 抱怨 尊重 宽容 理解 鼓励 三、反义词: 鼓励 希望 理解,感谢,埋怨,尊敬,宽厚,理会,鼓舞,打击,失望,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