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194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23 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北师大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得胜,?,南京,武汉,西安,郑州,大别山,国民党重点进攻,北平,延安,上海,国民党进攻方向,解放区,走向战略进攻,第23课,自主学习 通读课本,完成基础训练学习笔记的内容 。,学习目标,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合作探究(一),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 2.中共中央为什么要留在陕北? 3.你能找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发动的主要战役的地点吗?(结合课本118页示意图) 4.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有何意义?,二、孟良崮上火如潮,1.战役指挥者,2.战役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南京,武昌,西安,孟良崮,

2、延安,大别山,三、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合作探究(二) 1.观看完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像资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2.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区? 3.千里跃进大别山有何意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我想说. .,学完这一课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 什么?,留在陕北 (1)战略上可用较少的兵力吸引和歼灭敌人主力部队。 (2)直接指挥西北人民解放战争,支援其他战场。 (3)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撤离延安 (1)敌强我弱。 (2)能更好地运用灵活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1)大别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2)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 基础; (3)占据大别山可以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控制中原; (4)迫使蒋介石调动其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回援。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