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065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赏少陵诗作, 读世间沉浮。,杜甫,杜甫简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出生日期: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770年 流派:唐代现实主义 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一生,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

2、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人生四阶段,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想一想,重点字音,岱(di) 眦(z) 逾(y) 妪(y) 簪(zn) 咽(y) 戍(sh) 邺(y),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 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 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 间写的。,造化钟

3、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赞美泰山,显露抱负。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

4、前一个月写的。,注意停顿,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 山河的无限热爱。,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路经这些地方,一路上所看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于是他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石壕吏,初读初悟,暮投

5、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简洁语言概括本诗所讲内容,梳理大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6、。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你可以合理的补上官吏的问句么?,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揭示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练一练,阐明兵役之苛酷:_ 阐明战争之惨烈:_ 阐明战争毁坏重要:_ 展现老妇丧子的沉痛和含悲过活:_ 能概述全诗内容的:_,考一考,古今异义 老翁逾墙走(古:跑。今:行走) 听妇前致词(古:对说。今:举行某种仪式时所作的讲话。) 有孙母未去(古:离开。今:到地方去。) 出入无完裙(古:衣裳。今:裙子。) 通

7、假字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拓展延伸选其一,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1望岳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以泰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以山之雄伟反衬诗人志之远大,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 春望 这首诗描写了都城沦陷后春日远眺中见到的荒凉冷落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3石壕吏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8、,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赏少陵诗作, 读世间沉浮。,名句记诵,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兵车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名句记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快乐学习,23号再见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