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037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界首市2018-2019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学实词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考纲对本考点的表述为“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1“常见”,这是就词的出现频率而言,它主要包括初高中课本、课本的课外读物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也是考查我们运用文言知识储备来解决实际阅读的能力。,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写中出现的别字、错字。具体类型有: 1通假字 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如: “属”通“嘱”。例句:把酒属客。(赤壁赋) “案”通“按”。例句: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考

2、 点 一,2异体字 两字音相同义也相同,形不同。 如:“徧”通“遍”。例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3古今字 古时一个汉字有多个意义,为了把这个汉字的不同意义进行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新字。 如:“莫”通“暮”。例句: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析:本题通过判断词义的正确与否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判定。A项“共”通“供”,释义正确;B项“振”应通“震”,“震动”的意思;C项“倍”通“背”,释义正确;D项“涂”通“途”,释义正确。 答案:B,一词多义是最常见的一种文言现象。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

3、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本义:词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草木的茎或根。例句: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一词多义,考 点 二,2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本”由本义派生出以下常见意义。 根本。例句:天下之本在国。(孟子离娄上) 本来,原本。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推原、探究。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3比喻义:词在比喻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本义为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比喻义为:坏人的亲信、党羽。,解析:本题用比较的形式考查一词多义。A项句出自劝学,句出自

4、隆中对,其中的“用”含义相同,都是“因、因为、因此”;B项都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其中的“岁”含义相同,都是“年成、年景”;C项句出自师说,句出自论语,其中的“徒”含义相同,都是“类、同类”;D项句出自季氏将伐颛臾,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列”的含义不同,是“位次”,是“一般的”。 答案:D,是指一些词语从古到今,词义发生了变化。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今泛指江河。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国:古代专指国都,今指国家。病:古代指重病,今泛指生病。 2词义缩小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今专指黄金。丈人:古代泛指老人,今专指岳父。让:古代为辞让、谦让、责备,今

5、义为谦让。,古今异义,考 点 三,3词义转移 如: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往。走:古义为跑,今义为步行。偷:古义为苟且、刻薄,今义为偷窃。恨:古义为遗憾,今义为仇恨、怨恨。 4感情色彩变化 如:下流:古义为地位低微,今义为品德恶劣。讽:古义为用委婉的话劝告,今义为讽刺。,解析:本题通过对词语解释的判断考查古今异义。A项出自陈情表,其中的“奔驰”可与“遂许先帝以驱驰”中的“驱驰”类比,二者古义相同,“奔驰”的今义是(车、马)很快地奔跑。B项出自声声慢,“次第”的今义是“次序,一个挨一个”。C项出自苏武传,“丈人”的今义是“岳父”。D项出自张衡传,“下车”的句中义应是“到任”。 答案:D,偏义复

6、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意义。 1语义相近或相关的偏义词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指“兄”,兄长。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园圃: 偏指“园”,果树园。 2语义相对或相反的偏义词 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指“作”,劳作。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偏指“入”,进入。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指“异”,不同。 判断偏义复词的含义离不开语境,所以,一定要代入语境来判断。,偏义复词,考 点 四,解析:本题A项偏在“出”,B项偏在“急”,D项偏在“马”。 答案:C,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

7、活运用,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和用法。,词类活用,考 点 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词的活用。A项,上句“刑”,名词动用,“惩罚”;下句“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B项,“群”和“响”均为名词作状语,意思为“成群地”和“像回声一样”。C项,上句“图”,名词作动词,“画”;下句“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项,上句“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地”;下句“丘墟”,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使动用法的判定。均为使动用法。毒:形容词作动词,怨恨。乱:形容词作名词,祸乱。善:形容词,好好地。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8、、为动用法。A项,均为意动用法,前句“悦”是“以为喜悦”;后句“非”是“以为非”。B项,均为意动用法,前句“羞”是“认为羞耻”;后句“奇”是“认为奇特”。C项,前句“齐”是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后句“高”是使动用法,“使加高”。D项均为为动用法,前句“哀”是“为而哀”;后句“死”是“为而死”。 答案:C,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例如:(2015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5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稹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

9、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结合语境,采用代入法可知,“晏”译为“平静”,符合语境。B项,“居”为一词多义,常见意义为居住,停留,占据,积蓄、积储,平时。代入语境“居厚实”,“厚实”译为“丰厚”,“居”译为“积储”,符合语境。C项,代入语境“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可知,本句是在写梁晳次孤高耿介的品质,“当事”译为“权要”,符合语境。D项,结

10、合语境“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可知,本句是在写梁晳次为文的特点,和“气度”无关,“矩度”应译为“规矩法度”。 答案:D,【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在世家大族,幼年时就不喜欢富家子弟的习气,喜欢读古代的书,认为名利不值一提。在诗歌上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曾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年纪大的人都(对此)感到诧异。他十三岁填补空缺成为秀才中的第一名,善于写文章的名声很大。 参加顺治三年的乡试考中,又考中顺治十年的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看待老百姓如子,政绩在三辅地区位居第一。在咸宁做官半年

11、,入朝任云南道监察御史。,这时,世祖章皇帝正推崇臣子向朝廷进言,台省一类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像猛禽一样凶狠残暴来博取名声。只有先生一人淡泊宁静,在宫中当值结束就焚香扫地,整天安安静静坐着,如同一个远离寺院的僧人。闲暇的时候,他就和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稹这些人出游丰台、草桥这些圣地,有时在寺庙、道观之中聚会吃饭。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先生默默坐在那里,有时微笑却一语不发。偶尔说一句,人人就感觉若有所失,觉得自己的话语是多余的。先生本来就沉迷佛经,对三藏十二部这类书无不研究,而对楞严尤其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我每次拜访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

12、数卷经论罢了。,先生曾经到秦地巡视茶马互市,不私自占有一文钱。有的人用这个来说他,他就笑着说:“我仔细地筹划过了。当官谋利,是为子孙考虑。(如果)子孙没有才能而家里却积储丰厚,三蠹就会来了,(分别)是盗贼、赌徒、倡优。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他在京城,每天都有回归田园的想法,嘱咐长洲的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明志向,我们这些人都为画赋诗。不久,因病辞官回乡。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记录的就是他的实际情况。他回乡后,性情特别孤介自我克制,不和权要交往。这一年王中丞巡视河南,多次馈赠慰问他,他都不接受。他以书信答复说:“我生来就有癖好习性,

13、酷爱古帖,也如同古人赏玩龙团茶、廷硅墨的乐趣。听说宋仲温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馈赠给我看一遍,我非常感激。”他高雅的情操就是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没有写很多,但如果有写出来的,一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他在禅悦文字上特别擅长。 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死于康熙壬申年,年纪七十一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采用代入法,“干宰相李崧”,“干”译为“求取”,符合语境。B项,采用代入法,再结合名句“何事苦淹留”可以确定,“淹”译为“拖延”,符合语境。C项,结合语境,再根据“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知,“俟”应译为“等待”。D项

14、,结合语境“革其弊”可知,“革”译为“革除”,符合语境。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结合语法,“尚”后带宾语“简约”,可知“尚”为动词,再代入语境可知“尚”译为“崇尚”,符合语境。B项,采用代入法,结合语境,可知“限”译为“限制”,符合语境。C项,联系“衔怨”“衔恨”等词语,再结合语境,“赏与李晟不协”“形于词色”,可知“衔”译为“怀恨”,符合语境。D项,“憾”为一词多义,常用意义为遗憾,怨恨。结合语境可知“憾”应译为“怨恨”。 答案:D,【参考译文】 张延赏是中书令张嘉贞的儿子。大历二年,被任命为河南尹,充任各道的营田副使。张延赏为官勤恳,是下级的表率

15、,为政崇尚简明,疏通河渠,修筑宫庙,于是流民多来归附,辖地又逐渐恢复完整。 这一年天旱歉收,百姓有逃荒到其他地方去的,有的官吏就把他们抓起来。张延赏说:“食物,是人所依赖生存的东西,到那里去可以生存,能够使我们的百姓存活,又为什么要限制他们到那里去呢?”(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们就安定了。因此,虽然年成不好,却没有抱怨的百姓。,几年后,改任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fi)率兵攻入成都作乱,张延赏奔赴汉州,督率戍守的将领讨伐张朏。这个月里,斩杀张朏和跟他一起为恶的党羽。在这之前,兵乱多

16、次侵扰蜀地百姓,自从天宝末年杨国忠在南方蛮地主政以来,三蜀地方疲弱破败。此后崔宁又奢侈靡乱,所以蜀地更加残败困乏。张延赏减收税赋,简明政事,行事遵守法度,蜀地几近繁华富庶了。建中末年,圣驾在梁州,把剑南蜀地当作国家可以依仗的根本。,贞元元年,因为宰相刘从一得了病,朝廷征召张延赏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延赏和李晟(shng)关系不好,李晟就向朝廷上表述说张延赏的过失和错误,朝廷改授张延赏为左仆射。当初,大历末年,吐蕃人入侵剑南,李晟带领神策军戍守蜀地,回师的时候,带着成都官妓高氏回去。张延赏听到后很生气,立即派遣军官,让他们把高氏追了回去。李晟因此非常恨他,愤怒之情表现在语言和神色上。,贞元三年正月,正赶上浙西观察使韩滉(hung)入朝,韩滉曾经对李晟有恩德,于是趁相聚宴饮的机会劝说李晟,让他消除怨恨,于是李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