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4014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课件: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考点突破,考点一 城市空间结构,考点二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考点三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一 城市空间结构,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续表,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 人流 、物流的集聚部位 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 沿河 、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 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 枢纽 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 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温馨提示 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

2、展。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大、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3.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 商业 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 业用地和水面。,4.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 居住 区、市政与 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 功能区等。下表列举城市几个主要功能区的区位特点。,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四方面。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6.中心地理论的

3、主要观点,1.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及分布,2.分析各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通过影响地租的高低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租金高低的 因素主要有两个: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通达度 城市的不同区位,交通的通达度不同,土地租金存在相应差异,因而形成 不同的功能区。,距市中心的远近 距市中心的远近不同,地租高低相应存在差异,土地利用因不同活动的 付租能力强弱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 收入的高低 收入的高低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收入高的人群,支付地租能力强,其 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知名

4、度 知名度影响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分布。市内一些地区因为历史或文化等 因素,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往往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 宗教团体和种族 在某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 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的唐人街。 (3)历史因素 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 改变。以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衰落为例:,(4)行政因素 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 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3.中心地理论,方法技巧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

5、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 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 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

6、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17课标,4,4分)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解析 地铁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高低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周边的人流量。,2.(2017课标,5,4分)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 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可知,甲、乙、丙站点距离近且级别都较高,说明沿线区域人流、物流量大,且地处内环线附近,应该为中心商务区,A项

7、正确。,3.(2017课标,6,4分)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形态。读图可知,城市环线中心为一级站点,人流量大,为一个核心,沿地铁线的方向又出现了多个一级站点,说明这些站点处也是城市发展核心,故该城市空间形态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4.该城市功能区布局中 ( ) A.住宅区集中在城市边缘 B.交通干道呈现网格状分布 C.商业区集中在河流沿岸 D.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下风向,解析 工业区集中在

8、城市边缘,故A项错误;图中交通干道呈现网格状分布,故B项正确;商业区集中在交通干道交会处,故C项错误;由图例可知,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故D项错误。,5.该城市有一所中学,其位置最可能是( ) A. B. C. D.,解析 城市中学合理的位置应该远离中心商务区,布局在住宅区附近,便于学生就近入学,对比四地可知,只有最可能。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考点二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

9、)劳动力从 第一产业 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 (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带动农村的发展,改善地区 产业 结构;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 信息交流 中心, 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5)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 的 对外开放 程度。,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 平越高。城市发展与 工业化 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与第三产业的 发展也密切关联。可结合下图对其进行理解:,三、城市

10、化特点 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2)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差异,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特点:城市人口 快速增长 ;城市数量 急剧增加 ;城市化水 平不断提高。 (2)意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城市化过程既是乡村 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知识拓展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 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 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

11、1所示。 (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 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 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 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下图是我国1998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图示期间我国 ( )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 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的表现。从图中信息看,城镇住宅投资 年平均增长

12、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A项正确;城镇 人口年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项错误;图 中未显示农村住宅的投资情况,C项错误;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一直为正 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项错误。,2.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 ( ) 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 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 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图示期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处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般会导致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增加,A项错误;逆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呈下降趋势,B项错误;城市数量增加,

13、但并不代表分布均匀,C项错误;城镇人口持续上升,且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高于我国人口增长率,故城市人口比重提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D项正确。,北京市某校综合实践活动是去深圳市游学,根据地理研学小组收集的深圳市的资料(如下图),回答下题。,3.目前,深圳市的城市化 ( ) A.造成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B.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C.是人口自然增减的结果 D.可能会产生城市化问题,解析 目前,深圳市户籍人口增长缓慢,但常住人口增加较快,说明深圳市的城市化主要是人口机械增长的结果;目前深圳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处于较高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14、社会秩序混乱等。故D项正确。,考点三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4.我国的城市化趋势,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下题。,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1.(2018北京文综,11,4分)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解析 保护耕地和种植业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符,B、C项错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A项错误;卫星城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读图,回答下题。,1949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2.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 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 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生物多样性减少 A. B. C. D.,解析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易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