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3940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端午日课件 (新版)苏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 从 文,端午日,学习目标: 1、认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准确生动、 简练明快的语言。,关于“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艾叶,白芷,苍术zh,菖蒲,端午风俗趣谈,挂钟馗像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一带,端午流 传

2、挂钟馗像的习俗。 迎鬼船江西南部,流传此习俗。因这一带水 浅,不能赛龙舟,故用纸扎成旱船。带着 登高、游街。称为“迎鬼船”。 滚鸡蛋东北端午早晨,长者将煮熟的鸡蛋, 在小孩肚皮上来回滚动,后去壳让小孩吃 下。,端午风俗趣谈,悬艾亦名“插艾”。以艾草悬插于门户、堂屋 床头等处。源于古代端午节采集众药草之俗 艾,又名艾蒿、家艾,有驱除蚊蝇虫蚁、净 化空气的作用。菖蒲作用类似,民间迷信它 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故汉晋以来,端午节家、 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菖蒲,民间 称为“蒲龙艾虎”。,端午风俗趣谈,五毒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 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挂五毒图 于门户及在儿童手臂

3、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 物的习俗,其意在攘避病害,以求平安。源 于宋代,五毒后世名目不一。它反映了我国 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愿望。,关于作者,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原名 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1923年到北京 后,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起,先后现 代评论文学新月小说月报等 刊物上发表作品。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 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 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有 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作品有沈从文文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龙凤艺术。,一、通读课文,思考归纳:,1、课文按照怎样的思路、什么顺序来写? (提示: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

4、辑顺序) 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照: 争看划船竟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 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2、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1段) 人们下水追赶、捕捉鸭子(2段),(一)读文段,回答问题: 1、“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三个“莫不”,分别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莫不”:意思是“没有一个不”; “莫不穿了新衣”,显示过节的喜庆气氛;“莫不倒锁了门”,表示全家出动,家家如此;“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强调了当官的、当地有身份

5、的人也不例外。突出了端午日热闹、喜庆的气氛。,2、“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划线句子分别有着什么含义? 1句:表现了准备充分,一点也不马虎。 2句:暗示了竞争的激烈。 3、“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4、阅读课文第1段中“浆手每人持一支短浆,随了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浆节拍。”这部分内容,找出对浆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外貌和动作进行描写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写外貌的: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写动作的:持、划;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 作用:这些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浆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小结、拓展: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家创作语言的简练明快的特点,以及注重渲染气氛,突出民乐的写作方法。 2、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贯穿于我们的节日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关心、参与有关的民俗活动,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