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3511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整合,内容索引,归纳提升 整合拓展,对接高考,读写空间 积累素材,赏读佳作,归纳提升,词 牌 词牌又称词调,是音乐与歌词间的桥梁。词牌与词旨无关,词的内容可见词牌下所附之题目。但早期词作,多只有词牌而无题目。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给每种格式取一个名字,就是词牌。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三种情况。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是原菩萨蛮曲的沿用,西江月、蝶恋花等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取词中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因为依照此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

2、为此称,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梦江南,又名谢秋娘,因白居易有咏“江南好”的词,末句是“能不忆江南”,故称;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只因苏轼词中有相关词句的原因。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等。,古诗中的虚与实 一、理论讲解 本专题诗歌中踏莎行(雾失楼台)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考点范畴。下面我们就这种手法作一详细的讲解。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

3、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那么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

4、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

5、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三)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

6、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写女人美貌,常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虽然没有对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写,但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四)虚实与比喻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

7、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

8、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阑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阑玉砌”也许还在,但红颜却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

9、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景,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晓风扶弱柳,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

10、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七)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为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

11、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適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八)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严格地说,设想未来之景和从对方的角度写的均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

12、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的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

13、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这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词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二、真题剖析 (20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案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答案,三、技法规

14、律 古典诗歌鉴赏,着重考查学生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去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关于选材方面的虚实,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像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解答此类题时,要关注题中所给的注释,注意作者生活的背景和年代,从一字一词出发,深入分析并挖掘诗中的形象。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语言,明辨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点明诗作技巧的艺术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碛: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 诗的三、四两句运

15、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答案 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一列长长的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地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请结合诗句对后两句作赏析。,答案,答案 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这

16、样虚实相对,荣枯迥异,虚实结合,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写空间,1.词人心中的春天 春天是可爱的,但每个人对春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春天喜爱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因人而异。黄庭坚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观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沂孙云:“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君行到处,便快折,河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梁贡父云:“拼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词人有词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可用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喜爱春天”、“观察角度与效果”等话题的作文中。“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性格和内心情绪,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2.满怀愁绪寄诗词 贺铸少年时期侠气凌云,肝胆照人,热血沸腾,重然诺,轻生死,在同辈中也是豪迈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