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3022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说起。,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12课,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重点了解“断发易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原因(难点)。,一、“断发易服”,1、“竞尚洋装”近代服饰的演变,(1)近代中国服饰变化概况: 晚清时期: 民间服饰: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官服、军服、警服发生变化 民国期间: 礼服形制的颁布 新服饰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旗袍。,归纳整理: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汉族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裤等。图中人物合影几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式。,清朝普通男装,满族男装,服

2、饰,西方文明 晚清男装,长袍马褂,西装革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清朝官服:身份地位的象征,晚清军装的变迁,?,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中西合璧,民国,晚清,清朝,三民 主义,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中山装的含义,政治色彩,清代普通女装,满族女装,汉族女装上袄下裙,嘉庆后,女装了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民国初旗袍,中西合璧,宋美龄,倪桂珍,宋嘉树,宋子良,宋庆龄,宋子文,宋蔼龄,宋子安,1917年,民国花样杂陈的男女装,多元

3、化,“衣冠之治”,无等级限制,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饰外,还变了什么?,服饰,发型,一、“断发易服”,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竞尚洋装”近代服饰的演变,(1)“断发” (反对民族压迫),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政府禁止,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因变法失败未实现,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影响不大,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彻底革除,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发型,政 治 色 彩,新时期的时尚发型,(2)

4、不缠足运动(男女平等),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屡禁不止,多次下令废除缠足,有一定成效,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一时间不缠足蔚然成风,“三寸金莲”始于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当时五代李后主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跳舞,飘然如仙子凌波,故称“三寸金莲”。以后从宫内到民间皆仿行。,小脚一双, 眼泪一缸。,足 形,清政府曾下令废除缠足,不缠足的开路先锋 康有为的女儿,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维新人士推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为

5、她的表姐们),电影演员 阮玲玉,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中国人思想的变化。,(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大众传媒之报刊篇,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后,大众传媒之电影篇,有声片,上海徐园,定军山,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传播时事、娱乐生活、普及科学、开阔视野,二、移风易俗,1、相见礼仪的变化 1)概况:(清代)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民国初年)鞠躬、握手。 2)原因:民主共

6、和精神的深入。 2婚姻礼仪的变化: 1)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推动; 2)特点: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及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3、丧葬礼仪的变化:(19世纪中期) 1)原因:西方丧葬礼仪文明、卫生、简洁; 2)特点:变化迟缓。,归纳整理:近代中国礼仪的变化,传统社交礼仪,作揖,请安,跪拜,三拜九叩,见 面 礼,1793年82岁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1816年嘉庆召见英国驻印度总督阿美士德,清末中外官员 握手致意,民主共和精神影响,希特勒与溥仪 握手致意,西 方 礼 仪 的 冲 击,清末的传统婚礼,民初的新式婚礼,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婚礼,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第一

7、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旧式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 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 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中西合璧) 第三次婚姻:1923,迎娶周峻 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完全新式),传统葬礼,1925年:孙中山讣告、追悼会,葬礼,第二环节:理解历史本质,难 点,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西方文明的

8、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物质和科技发展的促进,外,内,政治,经济,思想,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原因:,地域:,风格:,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三、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1、促进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2、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一起来探讨:,应该怎样看待节日的“土洋”之争?,情人节 母亲节 父亲节 感恩节 圣诞节 ,元宵节

9、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 节 ,VS,取其精华,保我特色,西:精华何在?中:特色何在?,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科技、也带来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更加巨大和丰富。中国近百年的衣食住行是在吸收和扬弃的过程中,按照中国人民自身的生活逻辑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的,其变迁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小结,1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四幅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A B C D,京剧,中山装,旗袍,巩固提高,2. 老照片能生动鲜活地再现历史的真实。以

10、下是一张辛亥革命后街头剪辫子的照片,由此可以获得有关辛亥革命的信息是 首开“断发易服”之风气 当时剪辫子被视为是革命的表现 革命已波及到社会生活层面 民国临时政府的各项举措得到百姓大力支持 A、 B、 C、 D、,3诗词等文学体裁中时常蕴含着丰富的史料。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社会本质问题是 A倡导女权运动 B生活全盘西化 C革除生活陋习 D工业文明冲击,4民间俗语等作为史料更易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