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3017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74 大小:10.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2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介:中国历史分期,包括了漫长的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奴隶社会,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56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中国古代朝代沿革简表,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明-清(前期),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十国乱 宋元明清帝王休,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度,专题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西周),中国古代第一个实行王位世袭制度的王朝,戴冠冕的夏禹,夏朝的建立,观察禹的装束,其身份和地位有何变化?,BC2070 禹,伯益,嬴姓,名益,又名大费。 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助禹治水有功,夏禹对舜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舜对伯益说:“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 因而被禹选为继承人。 史记记载禹死禅让予益继位,但四方诸侯比较属意禹之子启,于是益禅让予启后隐居到箕山南麓。 据竹书纪年记载,禹死后由禹之子启继位,而益因与启发生争执,帝启六年,被启杀死。,禅让制,(民主推选首领) “传贤”,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传子”,“公天下”,“家天下”,影响,

3、1.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 禅让制 世袭制 公有制 私有制 A. B. C. D. 运用知识:“家天下”取代“公天下”,A,王位世袭制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原因?,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确立,标志着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商朝王位继承情况怎么样呢? 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兄终弟及,比如盘庚和他的弟弟。 其二是父死子继,比如纣王就继承了他父亲的王位。 可以看出在商朝时,王位世袭还没有确定的规则。 (这种情况在西周有了变化,西周时嫡长子继承制 正式确立。),专题一 中国的早期政

4、治制度(夏商西周),中国古代第一个实行王位世袭制度的王朝,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掌管政务,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掌握军队,商朝,内服:指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地方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商朝,外服:畿外之地,即方国,由方国首领侯、伯统治,方国首领迫于武力征服臣服于商王,对商王尽一定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但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力有限,方国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商朝国家就是一种方国与方国间松散的联合体。 方国多数就是原本的部落 ,方国首领本来就是部落首领,因而商朝的这种分封不等同于西周的分封制。,

5、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夏商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王权的自我神化,商朝政治制度有两个特点: 一是松散的方国联盟 二是神权色彩浓厚 (商王通过占卜垄断神权来加强王权统治),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鬼从

6、,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 A中国早期政治是神权政治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D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商,周,周族势力的扩张,周族先世本居于岐山下的周原,周文王時期,周武王灭殷时,周公旦东征后,淮河,黃河下游,黃河中游,渭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公建制 周武王弟,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 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

7、带兵驻 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 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 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 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 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专题一 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夏商西周),中国古代第一个实行王位世袭制度的王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内外服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实行分封制,阅读教材P56,并结合以下问题:探寻分封制的内涵,1.分封的目的?,2.分封的对象?,4.受封者的义务与权利?,3.分封的内容分什么?,5.影响分的效果?,6.分封的结果及出现结果的原因?,西周的政治制

8、度, 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1.目的:, 分封制,加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2.对象:,读P5图“西周分封示意图” 回答: 哪些是同姓封国,哪些是异姓封国? 以什么为主体? 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反映统治者什么目的?,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 ,西周的政治制度,1.目的:, 分封制,加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王族、

9、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2.对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得到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可以实行再分封(除士外)。,3.受封者的义务:,4.受封者的好处(权利):,分封制与内外服制的比较 异: 产生方式:内外服:属国大多是迫于武力臣服 (诸侯承认天子式); 分封制:周王自上而下分封诸侯国 联系方面:内外服:商王与附属国首领未必有血缘关系 分封制:西周的诸侯主要是同姓贵族 控制方面: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对天子的义务更加明确 关系方面:分封制下贵族的等级观念比商代更严密,形 成了“周王-诸候-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钱穆认为:“鲁、齐诸国皆

10、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A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洛邑与宋把西周一分为二 C宋朝的地方机构权力较大 D鲁、齐两国的国君是武王的族亲,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5.影响:, 分封制,初期:天下共主、稳定政局、镇扶各族、 扩疆拓土,巩固统治;,后期:,(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楚王问鼎,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

11、胜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 B.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趋向崩溃 D. 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西周的政治制度,5.影响:, 分封制,初期:天下共主、稳定政局、镇扶各族、 扩疆拓土,巩固统治;,后期:诸侯日强、王权衰弱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向心力,离心力,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铁器出现,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周王衰弱,诸候势力强大,原因:分封制的相对独立性,专题一 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夏商西周),中国古代第一个实行王位世袭制度的王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内外服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实行分封制,实行宗法制,规定权

12、力的“分配”,规定权力分配的原则,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1.含义: 2.目的: 3.核心内容: 4.意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王位之争,模拟法庭,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

13、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D,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

14、,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 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 ”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家长,嫡子,庶子,长子40岁,次子38岁,A B C D,长女43岁,长子41岁,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

15、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 A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分析课本P6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示意图 思考: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大宗和小宗是相对,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诸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2.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1.含义: 2.目的: 3.核心内容: 4.意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继承制,“(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