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987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运-这一刻,世界感受“文化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文化典籍、民俗风情以及衣食住行等,无不在其中。,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四 大 名 著,门神(纸木版彩印),湖南省,天津杨柳青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作用:,特点:,地位:,1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到的作用。,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查一查:,李约瑟其人?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书?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你能例举出哪些影响世界科

2、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李约瑟简介:,李约瑟(1900-1995),英国人,生物化学和科学 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中国科技史大师, 现代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 学胚胎学(三卷本)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 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37年皈依于中国古代文明,转而研 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 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 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

3、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 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 胜于西方”。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 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全书共七卷,李约瑟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 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展示了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科技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 明所做的贡献。 第一卷,主要评介中国文献、地理、历史、交通、中西科技交流,包 括全书规划等; 第二卷,评介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四大家,即儒、道、墨、法,中国 科学基本思想,伪科学和怀疑论传统,中西方的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 第三卷,研究中国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

4、地图学、地质学、 地震学、矿物学; 第四卷,研究中国的物理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技术; 第五卷,研究中国的早期化学、炼金、制药所用器具和理论根据、内 丹、造纸、印刷、采矿、冶金、陶瓷、火药、火器、盐业; 第六卷,研究中国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物技术如营养、发酵、农业、 医药、医疗、解剖、胚胎、针炙、麻醉; 第七卷,中国的社会与经济。,中国科学技术史简介,马克思对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有一段生动的描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

5、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一:,瓷器艺术,故 宫 珍 藏 器 皿,比一比:,以你感兴趣的某一中华文化样式为例,比较中西方的区别,并尝试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及贡献。(例如:中药与西医;),中医,1.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 2.中医学是朴素的系统论,倾向于将一切都视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复合医学模式。 3. 更多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4. 倾向于整体医学、功能医学,强调多因素分析,强调生命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种种联系,重“辩证”,治“病的人”。 5. 中医用药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有效组分对机体多系统、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6.中医通过

6、辩证来寻找人体自我控制系统的偏差,一般是通过调动人体正气、调节整体功能以及调动人体自身的整合修复能力,VS,1. 认为人体是由组织器官等叠加而 成,应首先用分解的方法在实验条 件下逐一研究其变化及规律。 2. 偏向于机械的还原论,倾向于 “ 物理化学”反应的纯生物医学模式 。 3. 更强调实验实证的方法。 4.西医学倾向于形态医学、局部医 学,多是单因素的因果考虑,重“看病”,治人的“病”。 5. 用药多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机 体单一靶点的作用,具有高度的选 择性,具有明显地攻击性、对抗性。 6. 对病因单纯的、病位明确的疾病 有明显的治疗优势,但对于多系统、多器官组织的慢性疾病或衰竭,功 能

7、失调性、退行性疾病,就缺少有 效地治疗手段。,整体性、系统论、自然主义,西医,地位:,特点:,意义:,2、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评一评:,你知道一直困挠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权威李约瑟的是什么问题? 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有什么启发?,中国在古代曾经出现过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杰出的科学 技术成就,自公元1至15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也一直是走 在西方国家的前面,可是近代的科学文明却没有在中国文明 中成长,而却诞生在刚刚摆脱中世纪黑暗的欧洲?这

8、个问题 也被称为世纪难题。,“李约瑟难题”,评一评:,吴越文化,滇黔文化,比一比,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西北文化、关东文化、巴蜀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江淮文化、粤文化,二: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二: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三: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敦 煌 石 窟,克 孜 尔

9、 千 佛 洞,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猜一猜: 下列邮票分别展示了那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蒙古族 摔交,维吾尔族 赛马,藏族 响箭,朝鲜族 秋千,维吾尔族,壮族,蒙古,猜一猜: 下列文字属于哪个民族的文字?,材料一:中原地区是客家人的发源地,历史上客家先民的三次大迁徙都 与中原有关。据考证,福建居民70%来自河洛地区。在台湾,汉族人口 占总人口的82.7%,其中80%以上是福建去台湾的河洛人,还有不少是 祖籍广东的客家人,他们自称“河洛郎”,称自己的方言为“河洛话”。,材料二: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仍保留着许多家乡的风俗习惯,如客家人的婚丧嫁娶、年节庆典、口音、生活习惯等无不沿袭着河洛人的文化习

10、俗;京剧、闽剧、高甲戏、四平戏、莆仙戏、歌仔戏等中国地方戏剧,经过改进,在台湾拥有众多的观众,并流传于东南亚;在台湾,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访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会抽时间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每年都有不少台胞到福建莆田湄州湾祭拜妈祖。,以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文化为例,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材料三:河南是姓氏大省,据专家考证,源于河南的姓氏有110多个。 台湾俗语“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而福建则有“陈林满天下,黄 郑排满山”之说。其中陈、林、黄、郑等姓氏的根源均处于河洛 陈姓源于河南淮阳、林姓源于河南卫辉、黄姓源于河南潢川、郑姓源 于河南荥阳。因此,河洛地区

11、,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有着强大的 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成为他们寻根问祖的圣地,仅台湾同胞来河 南寻根的就达近百万人次。 还有刘、李、杜、房、朱、尧、田、孙等 姓氏都可以在山西临汾一带寻到根。,1.河洛、闽台、粤港澳人民有着浓厚的血缘和文化关系。,2.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同心,各民族、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3.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融合,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4.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三: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六课知识结构,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辉煌历程,原因,汉字,史书典籍,见证,具有包容性,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史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区域特征的成因,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