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912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解析几何 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续表),1,_,2.三个距离公式,1.如果直线 ax2y20 与直线 3xy20 平行,那么,),B,D,实数 a( A.3,B.6,2.已知两条直线 yax2 和 y(a2)x1 互相垂直,则 a,(,),A.2,B.1,C.0,D.1,3.圆C:x2y22x4y40的圆心到直线3x4y40 的距离 d_. 4.若点 A(3,m)与点 B(0,4)的距离为 5,则 m_.,3,0 或 8,考点 1,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例1:已知直线l1:xmy60,l2:(m2)x3y2m 0,求 m 的值,使得: (1)l1与l2相交;(2)l1l2

2、;(3)l1l2;(4)l1,l2重合.,解:(1)由已知13m(m2), 即m22m30,解得m1,且m3. 故当m1,且m3时,l1与l2相交.,(3)当13m(m2)且12m6(m2)或m2m 36,即m1时,l1l2. (4)当13m(m2)且12m6(m2), 即m3时,l1与l2重合. 【规律方法】(1)充分掌握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于斜率都存在且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和l2,l1l2k1k2,l1l2k1k21.若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那么另一条直线的斜率是多少一定要特别注意. (2)设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l1l2A1A2B1

3、B20.,1.已知直线l1的斜率为2,l1l2,直线l2过点(1,1),且与,y 轴交于点 P,则点 P 的坐标为(,),D,A.(3,0) C.(0,3),B.(3,0) D.(0,3),解析:由题意知,直线l2的方程为y12(x1),令x0, 得 y3,即点 P 的坐标为(0,3).,【互动探究】,2.(2013年山东)过点(3,1)作圆(x2)2(y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考点 2,直线系中的过定点问题,例 2:求证:不论 m 取什么实数,直线(m1)x(2m1)y m5 都通过一定点. 证明:方法一,取 m1,得直线方程 y4; 从而得两条直线的交点为(9,4). 又当

4、x9,y4 时, 有9(m1)(4)(2m1)m5,,即点(9,4)在直线(m1)x(2m1)ym5 上. 故直线(m1)x(2m1)ym5 都通过定点(9,4). 方法二,(m1)x(2m1)ym5, m(x2y1)(xy5)0. 则直线(m1)x(2m1)ym5 都通过直线 x2y10 与 xy50 的交点.,直线(m1)x(2m1)ym5 通过定点(9,4).,方法三,(m1)x(2m1)ym5, m(x2y1)xy5. 由 m 为任意实数知,关于 m 的一元一次方程 m(x2y1) xy5 的解集为 R,,直线(m1)x(2m1)ym5 都通过定点(9,4). 【规律方法】本题考查了方

5、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构建 方程组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很多学生不理解直线过定点的 含义,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无法下手.,【互动探究】,B,3.直线(2k1)x(k3)y(k11)0(kR)所经过的定点,是(,),A.(5,2),B.(2,3),D.(5,9),考点 3,对称问题,例 3:已知在直线 l:3xy10 上存在一点 P,使得 P 到点 A(4,1)和点 B(3,4)的距离之和最小.求此时的距离之和. 解:设点B 关于直线3xy10 的对称点为B(a,b), 如图7-2-1, 图 7-2-1,【规律方法】在直线上求一点,使它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问题:,当两定点分别在直线

6、的异侧时,两点连线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当两定点在直线的同一侧时,可借助点关于直线对称,,将问题转化为情形来解决.,【互动探究】,B,4.(2012年大纲)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 P 第一次碰到 E 时,P 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A.8,B.6,C.4,D.3,解析:结合已知中的点 E,F 的位置,进行作图,推理可 知,在反射的过程中,直线是平行的,那么利用平行关系,作 图,可以得到回到 E 点时,需要碰撞 6 次即可.,易错、易混、易漏,忽略直线方程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形致误,例题:过点 P(1,

7、2)引一条直线 l,使它到点 A(2,3)与到点,B(4,5)的距离相等,求该直线 l 的方程.,错因分析:设直线方程,只要涉及直线的斜率,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形,要注意分类讨论.,正解:方法一,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x1,显然与点 A(2,3),B(4,5)的距离相等; 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 k,,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y2k(x1), 即 kxy2k0.,故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x3y50 或 x1.,当直线 l 过 AB 的中点时,AB 的中点为(1,4), 直线 l 的方程为 x1.,故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x3y50 或 x1.,【失误与防范】方法一是

8、常规解法,本题可以利用代数方 法求解,即设点斜式方程,然后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 等式求斜率 k,但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很容易漏解且计 算量较大;方法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运算量大为减少,即 A,B 两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相等,有两种情况:直线 l 与 AB 平行;直线 l 过 AB 的中点.,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要考虑平行、垂直和重合.对于斜率都 存在且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l2,l1l2k1k2;l1l2k1k2 1. 根据两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要特别注意 斜率是否存在,对于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要单独考虑.注意斜率相 等并不是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斜率互为负倒数也不是两直

9、 线垂直的充要条件.,2.直线系., 与直线 AxByC0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 AxBy,C0;,与直线 AxByC0 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 BxAy,C0;,过两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交 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a2xb2yc2)0.(为参数),3.对称问题包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情形,其中, 中心 对称一般是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 轴对称一般要用到中点坐标 公式和斜率公式(垂直). 光线的反射问题具有入射角等于反射 角的特点,这样就有两种对称关系,一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关于过反射点且与反射轴垂直的直线(法线)对称,二是入射光 线与反射光线所在直线关于反射轴对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