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909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对比甲乙两个国家的实力,双方战争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国民党政府外聘的军事专家曾估计,从纯军事角度看,中日战争一旦全面爆发,中国海军一星期之内就将失去作战能力,中国空军一个多月就难以支撑,中国陆军最多可坚持半年。日本陆相杉山元大将报奏天皇裕仁称“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的生存不能超过三个月”。,美国历史学家易劳逸评论说:中国与一个在组织、训练、准备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从1931年到1945年,坚持了整整十五年,与仅仅抵抗德国六个星期便崩溃的法国和一直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的英国相比,堪称奇迹。,为什么会有奇迹的发生?,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四个月,仅仅是中央军校1929年至193

2、3年毕业的25000名年轻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阵亡的比例高达40%。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15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有100多名将军光荣捐躯,共产党军队则有杨靖宇、左权等20余位将领献出生命。,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抗战中,海外华人华侨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下,人人为支援祖国抗战积极募集捐款,许多华侨不惜倾家捐献。1937年底,国民政府的总收入226亿元,华侨汇款达53亿元,相当于国民政府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不仅捐钱捐物,不少华侨青年还告别亲人,毅然回到祖国,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履行炎黄子孙保家卫国的职责,为祖国母亲贡献自己的力量。,海外赤子心,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闻

3、听抗战救国捐款,当即将自己的养老钱全部捐献。有人劝阻时,他慨然回答“我老了,行将就木,能以区区微金贡献祖国,实是无上光荣,死可瞑目矣!”,我们的人民,在抗日救亡的岁月中,我们的民族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什么让此时中国不同阶级、不同地域的民众,摒弃前嫌、携手抗战?,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创造一切,理解一切。” 赫尔德,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4、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依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指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立国兴邦之本。,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历史的岁月已经留在时空的尽头,我们今天面临着新的机遇,中华民

5、族又一次面对历史的挑战。 今天,怎样做才是爱国?一如当年的战士义无反顾奔赴当日的战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学成归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学成而不回国报效国家,才需要说说为什么不回来!我是中国人,我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所学之长来建设国家,使她强盛起来,不再受列强的欺负。” 物理学家 彭桓武,,LOGO,,LOGO,最美教师张丽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不懈奋斗! 航天人的誓言,成都女孩路玉婷,因父亲长年在外,母亲患尿毒症,一边上学一边骑车送机票维持一家生计,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外婆,被媒体称为“奔跑女孩”。2012年,路玉婷被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主办的“身边好人温暖中国”活动评选为“身边好人”。,,LOGO,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