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861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必修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故都的秋,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的散文。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并在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于8月写下了本文。,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着追求的感情,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即北平,表明了描写的地

2、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并暗示了一种清、静、悲凉的意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词语 不

3、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混混沌沌:不清楚,不明白。文中指无知无识的样子。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平平仄仄:平仄,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文中是“推敲字的韵律”的意思。,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近义 (1)十足 实足 辨析:两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实足”是实际上足够、确实足够的意思,指足数。“十足”指达到顶点,十分充分。 例句:从莫斯科到吉隆坡,历经两千多个日夜的洗礼,刘诗雯夺冠底气十足,完全经得起时间考验。 在天价虾、天价鱼时有出现的今天,我们提倡货真价实、斤两实足很有必要。,

4、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自然而然 理所当然 辨析:两者都有“这样”的意思,但意思的侧重点不同。“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多指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 例句:在股市表现一般的时候,大量资金转向实体经济是 自然而然的事。 中方在钓鱼岛驱逐日本舰机是理所当然的,中国有能力有义务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第一段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2.文章写了哪些景象来表现

5、“故都的秋”的特点? 参考答案:主要写了五种景象: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在描绘的五幅秋景图中,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参考答案:清晨踏秋;听觉秋声;听觉秋韵;视觉秋色。,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 参考答案:故,有历史悠久、年代遥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有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一种文化底蕴。 5.关于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

6、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是怎样认为的?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作者爱秋,颂秋。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有:“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在文章的结尾还有:“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1.本文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要在第二和十三段,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 2.作者抓住江南秋天的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 参考答案:分别抓住江南

7、秋的“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二段,后者在第十三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照应关系。,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文章第十二段并不是写“故都的秋”,而是写古今中外对“秋”的感喟,这段议论性的文字有无必要?为什么? 参考答案:有必要。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说明对秋进行赞颂与悲啼的文人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作

8、者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故都的秋景图,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或者没有顺序?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需要抓住文章描写的五幅秋景图的具体内容,结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分析。 参考答案: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清”“静”“悲凉”这一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是文章不散的“神”。,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故都北平有很多风景名胜,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

9、的著名风景,而写这萧瑟的秋风秋雨、秋槐落蕊和秋蝉残鸣? 提示:作者所选的景物由作家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应结合这些分析。 参考答案:,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我撞上了秋天 郁达夫 今夏漫长的炎热里,凌晨那段时间大概最舒服。就养成习惯,天一亮,铁定是早上四点半左右,就该我起床,或者入睡了。 这是我的生活规律。 但是昨晚睡得早,十一点左右。醒来一看,天还没亮,正想继续睡去,突然觉得蚊子的嗡嗡和空气的流动有些特别,不像是浓酽的午夜,一看表,果不其然,已经五点了。 爬起来,把自个儿撸撸干净了,走出我那烟熏火燎的房间,刚刚步出楼道,我就让秋天狠

10、狠撞了个斤斗。,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先是一阵风,施施然袭来,像一幅硕大无朋的裙裾,不由分说就把我从头到脚挤了一遍,挤牙膏似的,立马我的心情就畅快无比。我在夏天总没冬天那么活力洋溢,就是一个脑子清醒的问题。秋天要先来给我解决一下,何乐不为? 压迫整整一夏的天空突然变得很高,抬头望去无数烂银也似的小白云整整齐齐排列在纯蓝天幕上,越看越调皮,越看越像长在我心中的那些可爱的灵气,我恨不得把它们轻轻抱下来吃上两口。我在天空上看到一张脸。想起这首很久以前写的歌,心境已经大不相同了,人也已经老了许多人老了吗?我就一直站在那里看,看个没完没了,我要看得它慢慢消失,慢慢而坚固地存放在

11、我这里。,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来来往往的人开始多了,有人像我一样看,那是比较浪漫的,我祝福他们;有人奇怪地看我一眼,快步离去,我也祝福他们,因为他们在为了什么忙碌。生命就是这样,你总要做些什么,或者感受些什么,这两种过程都值得尊敬,不能怠慢。就如同我,要坚守阵地,如同一只苍老的羚羊,冷静地厮守在我的网络,那些坛子的钢丝边缘上。六点钟就很好了,园门口就有汁多味美的鲜肉大包子,厚厚一层红亮辣油翠绿香菜,还星星般点缀着熏干大头菜的豆腐脑,还有如同猫一样热情的油条,如同美丽娴静女友般的豆浆,还有知心好友一样外焦里嫩熨帖心肺的大葱烫面油饼。,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

12、作,每课一法,这里这些鳞次栉比的房屋,每个窗户后面都有故事,或者在我这里发生过,或者是现在我想听的。每个梦游的男人都和我一样不肯消停,每个穿睡裙的女人都被爱过或者正在爱着,每个老人都很丰富,每个孩子都很新鲜。每条小狗都很生动,每只鸽子都很乖巧。每个早晨都要这样,虽然我已经不同以往,总是幻想奇遇,总是渴望付出烈火般的激情,又总是被乖戾的现实玩耍,被今天这难得的天气从狂热中唤醒。 我已经不孤单了,是吧。 就是这个孤单,像一床棉被,盖在很高的高空,随着我房间人数的变化,或低落,或俯冲,或紧缠,或飘扬。美倒是美,狠了点儿,我知道。 噫吁嚱,我的北京,昨天交通管制的北京,今年全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北京,用这

13、样清丽的秋天撞击我神经的北京,把我的生活彻底弄乱,把我的故事彻底展开,把我仔细地铺成一张再造白纸的北京啊。,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思维训练 1.文章题目为我撞上了秋天,可是开头几段却写自己的生活规律和洗漱过程,这样写有什么用处? 参考答案:这样写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或是暗示)。题目说“撞”,就说明有突然性。而生活规律突然被打乱,就是突然性的表现。后文说出了被“撞”的原因,正是秋天的到来。所以说为后文做铺垫。 2.作者“撞上”秋天,他感觉到了哪些方面的不同?试简述。 参考答案:秋风送爽,突然而舒畅。天空突然很高了,云突然可爱了。人多了,周围的一切因为清爽突然美好了。“

14、我”的灵感突然被秋天的清凉激发了,脑海中有了许多故事,而不孤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而北方春天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乡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

15、的新绿。北平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 北平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得到天日呢?,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

16、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荫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熏蒸。而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北平顶多总不过九十四五度,这一种大热的天气,全夏顶多顶多又不过十日的样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