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616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祖国的大豆》课件 浙教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国的大豆,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难词;辨析、运用同义词。 2理清课文思路,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3分析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怎样推广大豆的,抓住哪些具体特点进行说明的。,大豆是我国的名产,你可能知道。但我国栽培大,豆的悠久历史,以及大豆的品种之多,营养价值之高等等,你未必都知道。课文说古道今,旁征博引,非常具体介绍了我国的大豆,读后你将增长许多有关大豆的知识。,一、正音、词解 1给下列字注音。 庶( sh) 秸(ji) 洼( w ) 沼( zho ) 琳( ln ) 琅( lng ) 碱(jin) 胶(jio) 榨( zh ),2解释下列词语。 琳琅满目 贫瘠 久负盛名 安家落户 (强调“琳琅

2、满目”的比喻义,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安家落户”的拟人用法),速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祖国的大豆的? 师提示:先归纳每个自然段的纲要。 (1) 说明我国是“大豆王国” 。 (2) 说明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3) (4)介绍我国大豆的种植区域的扩展情况。 (5)说明大豆是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 (6)说明我国大豆的品种繁多。 (7)列举我国大豆的一些优良品种。 (8)主要说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9)说明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10)略说大豆的其它用途。 (11)对810节内容归结。,明确:课文首段先从总体上说明中国是“大豆王国”,然后从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大豆进行具体说明。

3、第一方面说明我国大豆的栽培史。这个部分又分两层,先说明我国大豆品种的改良过程。 第二方面说明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它用途。这一部分分三段,依次说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其它用途。轻重有序,条理井然。,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节)我国是“大豆王国” 。 第二部分:(第2-7节) 栽培区域不断扩展 我国大豆的栽培史 我国大豆品种的改良过程 第三部分(第8-11节) 蛋白质含量高 重要的油料作物 大豆是粮油作物中的一宝 其它用途,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提问:本段抓住祖国大豆的什么特点来说明?又是怎样说明的? 生回答明确:本段抓住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这个特点来说明。从四个方面

4、加以说明:一是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二是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大豆的残留印痕;三是许多古书中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四是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长达四五千年。,学生朗读第3、4节,并提问:这两节抓住祖国大豆的什么特点来说明?种植地域是怎样不断扩展的? 生回答明确:这两节是抓住祖国大豆种植地域广阔这个特点来说明的,从“我国北自黑龙江,南到海南岛,几乎各省市自治区都种植大豆这句话中可得到印证。,我国大豆的种植区域是这样不断扩展的:西周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一带;汉武帝时,带到东北种植;唐宋以后,又逐步向长江流域扩展;元代初期,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种植;现在,几乎各省市自治区都种植大豆。,把二、三段作为一个

5、整体看,思考: 1这两节文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自主探究,2两节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3文章引用诗经、汜胜之书七步诗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诗经说明我国种植大豆历史悠久; 引用汜胜之书说明汉代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很广; 引用七步诗说明汉魏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已大量种植大豆,普遍煮食豆饭。,4体会加点词的作用,说说加点词能否删去。 从西周到秦汉时期,大豆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之一。 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o5公斤大豆相当于牛奶。 明确: 不能。去掉,意思就变成,从西周到秦汉时期,大豆只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与原意有较大出

6、入。 不能。去掉,大豆与牛肉等就失去了比较的标准。,学习第5-7自然段。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 大豆的栽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生:大豆的栽培经历了由“野生大豆经过培育的大豆优良品种的大豆”这样一个过程。,(3) 野生大豆的特点是什么?经过培育的大豆的特点是什么?这样说明的目的是什么? 生:野生大豆的特点是茎杆细,果实少,子粒小,粒形扁。经过培育,大豆的茎杆变粗壮,果实变多,籽粒变大,粒形变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也越来越多。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野生大豆和经过培育的大豆的不同的形态特点。,(4) 第六自然段抓住了大豆什么特点来说明? 生明确:抓住种类繁多这个特点来说明。因为“仅

7、九个省,就采集了三千一百多份大豆样品。,(5) 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优良品种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黄金珠颗颗金黄,粒粒闪光 天鹅蛋粒大而圆,色泽晶亮 开原大白眉含蛋白质高达百分之四十 满金仓含油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三,碱豆在盐碱地里也能很好地生长 水里站在涝洼地里也能很好地生长 大肚脐、平顶香耐干旱,耐贫瘠 说明通过长期的实践,我国劳动人民培育出琳琅满目的优良品种。,学习第八至十一自然段 。 (1)抽读 (2)课文抓住了大豆的哪些特点来说明? 营养价值高、用途广,(3)课文怎样说明大豆的营养价值高? 生明确:从大豆所含营养成分,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牛肉、猪肉、水质牛奶的比较,大豆可

8、以加工成一百多种主、副食品等三个方面说明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很高,也就是营养价值很高。,(4) 课文怎样说明大豆的用途广泛? 生明确:从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上好饿饲料和肥料,是重要;的重要材,是机械、医药、化工生产的原料等来说明它的广泛用途。,(5)引用物类相感志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说明我国人民很早就合用豆油了。,以上分析了全文,请归纳一下,课文是抓住了祖国大豆的哪些特点来说明?其作用是什么? 生明确:课文抓住了祖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种类繁多、品种优良、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等特点,从而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大豆的栽培史、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它用途。,为了把大豆的特点说得更明白,课文主

9、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出例子,并说说其作用。 (1) 引用说明:引用诗经里的诗句,说明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引用汜胜之书里的话和七步诗,说明汗魏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种植大豆,普遍煮食豆饭的事实;引用物类相感志里的话说明我国人民早就食用豆油了。,(2) 举例子:列举东北地区八种大豆品种,说明通过长期的实践,我国劳动人民培育出琳琅满目的优良品种。 (3) 作比较:如把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同牛肉、猪肉、水质牛奶的比较,并运用数据具体说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课文中的许多语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科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前两个先示范,后三个学生辨析),质疑探究,(1) 在

10、许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过大豆的残留印痕。(如果省去“许多”“ 残留”,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变成:所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过大豆的残留印痕,这与事实不符。),(2) 从西周到秦汗时期,大豆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是人民重要的粮食之一。(如果省去“主要”一词,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从西周的秦汗时期,大豆只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与原意大不相同。如果没有“之一”这个词语,那就过分突出大豆在粮食中的地位,言过其实。),(3) 大约在元初期,大豆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这是根据某些资料作出的推测。如果句中没有“大约”一词,在时间上作绝对肯定,反而显得不科学。),(4) 特别是东北三省,大豆

11、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以上。(“35%以上”是强调“不少于”35%,这是概数,如果没有“以上”这个词语,就成确数。这里用概数更合理。),(5) 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0.5公斤大豆相当于1公斤牛肉,2公斤多猪肉,或6公斤水质牛奶。(如果没有“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这个短语,那么大豆与牛肉、猪肉、水质牛奶就无从比较了。,说明文的学习要点,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用等特征和事理作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知识。 2.与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三大特点;记叙文以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为主。,3.分类:(1)从说明对象角度,可分

12、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2)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4.说明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5.说明顺序:说明文为了体现条理性,必须有条理清楚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6.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1)下定义:是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3)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4)列数字:是用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5)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

13、明。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7)作比较:将同种与不同种事物加以对比与类比,以突出其特征。,7.说明语言:说明文中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准确性。主要是指在说明事物及事理时能准确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 在准确的前提下,可呈现两种风格:一个是平实,另一为生动。所谓平实,即语言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8.说明文的基本结构特点: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

14、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二)方法、技巧、要求指导 1.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物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1)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常见的说明要点是: 人物简介:年龄、籍贯、学历、性格、品质、特长。 书籍介绍: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价值。,生物:产地、类属、形象、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 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害。 生产实验;: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2)还要

15、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2.如何区分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 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多用表时间的词语。,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一般为: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往往终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寻找和归纳其顺序。,3.几种疑难说明方法的辨析:一般说明方法都易于从语言特点上体现出来。较难区分的有: (1)下定义与作

16、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善,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的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求从一个方面完善地揭示概念的内涵;而诠释就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即可。另外下定以往往用公式的语句来表示:即“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述;而作诠释则多用“因为所以”句式。 (2)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要注意的是给事物的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4.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要求把握:一要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二要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名内容。,5.如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抓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的修饰语的使用,句式的选择。 (2)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3)抓修饰限制词语,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