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517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节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淋巴因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由_ 组 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_(如溶菌酶)和吞 噬细胞等组成。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_免疫和_ 免疫。,皮肤、黏膜,杀菌物质,体液,细胞,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_ 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的细胞。,T,浆,T,效应T,衰老,癌变,三、免疫失调病,再次,发作迅速,严重损伤,(续表),组织和器官损伤,T 细胞,判断正误,1.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

2、得的,可,同时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2.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 T 细胞、B 细胞、效,应 T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答案:1. 2. 3.,考点一 免疫细胞的种类及易混概念的比较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续表),免疫细胞的 3 个易误点,(1)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2)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 生,淋巴因子由 T 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 免疫细胞产生。,(3)

3、浆细胞、效应 T 细胞、并非只来自于 B 细胞、T 细胞。 浆细胞、效应 T 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 B 细胞、T 细胞分 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3.抗原和抗体:,(续表), 高考探究 考向 1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例 1(2013 年新课标卷)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 T 细胞和 B 细胞 C.吞噬细胞和 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析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和T 细胞,吞噬细胞为免疫细 胞,A 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 正确;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

4、细胞和淋巴细胞,C 正确;抗体为蛋白质,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 正确。,答案A,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考向 2 抗原和抗体 例 2(2015 年北京卷)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 T 淋巴细胞产生 C.可裂解乙肝病毒,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 错误;抗体只能与相应的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 错误;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然后吞 噬细胞将其分解,C 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 白酶水解,D 正确。 答案D,【考点练透】 1.(2014 年大纲卷)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

5、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 T 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 殖,解析: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而形 成效应 T 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可以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 细胞,故 A、B 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 和胸腺中发育成熟成 B 细胞和T 细胞,C 正确;体液免疫过程 中,T 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进一步大量增殖,从而 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 D 错误。,答案:D,

6、2.(2016 年豫南九校联考)下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 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 a、b、c 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 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它们的 DNA 不同,解析:由图可知,a 为T 淋巴细胞,b 为B 淋巴细胞,c 为 效应 T 细胞,d 为浆细胞。浆细胞是这几种细胞中唯一不能识 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因此,a、b、c、记忆细胞都可识别抗原;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 b 和记忆细胞分化形成;在同 一生物体

7、内,c、d 细胞的 DNA 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 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考点二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续表),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是抗原刺激 B 细胞(或 T 细胞)时部分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2)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曾经入侵的抗原,且对抗原十 分敏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终生记忆, 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 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3)当同种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未分化的淋巴细胞 更快地作出反应,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

8、应细胞,产生更强的免 疫效应。即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且反应强,因此成年人 比幼儿少患传染病。,(4)二次免疫的曲线及特点:,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产生抗体的数目 更多,作用更持久,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发疾病之前将它们 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方法技巧,“三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高考探究 ,考向 1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综合考查,例 1(2014 年新课标卷)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 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 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 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 A 灌胃)

9、,并检测免 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 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 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_。,(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 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 高小鼠 T 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 疫中,效应 T 细胞的作用是_ 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 细胞可产生_因子,受到 抗原刺激的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 细胞,浆细胞产生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机体生来

10、就有,不针对某 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在 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 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 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3)在体 液免疫过程中,T 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 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考向 2 二次免疫 例 2(2015 年天津卷)鸡霍乱病原菌易导致鸡死

11、亡。1880 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 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 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 错误;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记忆细 胞和抗体,B 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 迅速增殖分

12、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抗体,参与特异 性免疫,C 正确、D 错误。,答案C,【考点练透】 3.(2013 年海南卷)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主要包括免疫的第一防线(皮肤和黏膜等) 和第二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这种免疫是先天就具有的, 对于抗原没有特异性识别过程,如吞噬细胞,虽然可以识别异 物,并且进行吞噬,但是对于不同异物没有针对性的杀灭机制。 因为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故可以遗传。过敏主要

13、是因为抗 体过多,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记忆细 胞由 B 淋巴细胞或 T 淋巴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 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识别的异物都起 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答案:A,4.(2016 年湖北黄冈调研)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可特异性地识别、吞噬外来抗原,并通过溶酶 体对抗原进行加工和处理 B.效应 T 细胞可特异性地攻击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并使 靶细胞凋亡 C.浆细胞可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并在抗原刺激下合成分泌 特异性的抗体 D.在细胞外液中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最终被吞噬 细胞吞噬属于体液

14、免疫,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抗原,A 错误。效 应 T 细胞上由于存在特定的糖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并攻击被 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并使靶细胞凋亡,B 正确。浆细胞没有特 异性地识别抗原的功能,C 错误。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 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错误。,答案:B,考点三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应用 1.各类免疫失调症的比较和分析:,(续表),(续表),2.艾滋病:,(续表),3.免疫学的应用:,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1)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2)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两者的主要不同:,体液免疫第一次接触抗原就会引起,而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才能引

15、起。,抗体的分布不同: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能消灭抗原;而过敏反应的抗体是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往 往引起不良反应。, 高考探究 ,考向 1 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例 1(2013 年海南卷)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 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 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 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解析题干描述的心脏病为自身免疫病;A 为正常的免疫反 应,B 为过敏反应,C 为免疫缺陷,D 为自身免疫病。,答案D,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例 2(2014 年重庆卷)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 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 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 3 次较 1 次或 2 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 T 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考向 2 免疫学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