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486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中化学 教学建议课件 鲁科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必修(鲁科版)教学建议,1. 高中课程标准对无机物的选材和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对学习元素的选取,是基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代表性、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价值等角度选取的。 选取4种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两种主族元素、两种副族元素),以及4种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硅的单质及其重要的化合物为代表,介绍了它们的重要性质和它们的应用。 这些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高科技中有广泛联系或重要用途。 课程标准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标准有6项,其中: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

2、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中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学的教学要求,新课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要求: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认识,体会其社会应用价值。 将物质研究的方法、化学观念的建构和化学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元素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体验。 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学

3、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中融入STS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观点去学习和认识有关的物质,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加深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直接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高中课程标准中元素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高中新课程标准一改旧教材的传统做法,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等理论知识和研究物质的方法及程序等也归入“元素化合物”这个内容主题,这使得新课程对元素化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实现知识的整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落实“三维”目标外,还要将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

4、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渗透其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必修模块教材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要求:面向全体高中学生,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为学习化学其它模块和相关课程提供基础。 必修有几个特点: 关注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注重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 多角度组织教材,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真正理解。模块围绕“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为核心展开,将上述几个特点交叉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建立元素整体观和物质整体观。例如,将“化学实验基础”分散渗透其中,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和意义,建立理论与

5、实际的联系,培养实验能力(方法、观念和理论的建立策略也是如此)。,必修有几个特点: 第1章和第2章为学生认识和研究物质提供方法、观念和理论平台,第3章和第4章则是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方法、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构建元素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多种方式呈现元素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认识。 多种方式呈现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教材正文以及“知识点击”、“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追根溯源”等栏目的设置)。,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明确:教材的编排有三条线索: “知识与技能线”、“方法与观念线”、“应用与价值线”。,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处理

6、好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元素化学事实性知识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材以元素化学学习为载体,将过程方法线索贯穿教材始终,促进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金属钠”的学习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观察、分类、比较、实验),并对后面元素化学的学习提供研究方法。 通过“氯气性质”的学习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并对后面的学习提供方法。 在物质性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核心概念电解质、电离、酸、碱、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 用化学基本理论指导元素化学的学习离子反应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等。 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元素化学的事实性知识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理

7、论与方法指导,而后者为前者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第四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一节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2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2.了解硅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 3了解工业上粗硅的制备方法。 4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焦碳、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氢氟酸的反应)。 5了解二氧化硅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开发新材料的意识。 6. 了解传统的硅酸盐制品(玻璃、水泥、陶瓷)和一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学会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激

8、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7了解玻璃生产中的化学反应原理(高温下碳酸钠、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 8体会组成材料的物质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密切关系,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学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第一节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2课时,教学建议 1注意与初中知识的结合,利用“交流研讨”回顾总结非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并借助“方法引导”预测硅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利用“交流研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推测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4注意课后习题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如第2题粗硅的提纯,第3题上网查阅资料认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优异性能及用途,体验化学对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重

9、大贡献。 5. 不要拓展到硅的晶体结构。,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4课时),教学内容 1.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铝的重要化学性质(如与氧气、酸、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的反应、钝化现象等)。 3列举铝合金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4以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例,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一般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5认识合金材料,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认识不锈钢不易锈蚀的原理,体会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间的密切关系。 6了解金、银和铜的主要性质以及他们作为材料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7.了解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学建

10、议 1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2通过演示实验认识铝热反应,拓展铝热反应在定向爆破、冶炼钒、铬、锰等高熔点金属的用途,让学生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以教材出现的铜及其化合物为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但不宜做太多拓展。 6. 注意课后习题功能的充分挖掘。,本章复习,教学内容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2.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3学会归纳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单质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4设计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过程,再次体验并学会运用以

11、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1可以采用建构元素或代表物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硅、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并落实其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的方式再次体验本章有关的实验过程。,必修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3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知道原子核的构成,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3.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能说出 的含义。 4.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

12、发等方面的应用。 5.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及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7.了解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教学建议 1.通过“联想质疑”活动,设问激疑,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教学,可以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联系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构成原子的微粒间关系”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所给数据并结合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图表、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13、可以拓展到阴、阳离子。 4.关注学生已有的初中原子结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画出118号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5.“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教学可以结合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展开讨论,总结规律。 6.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核聚变能”,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4课时),教学内容 1.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知道周期、族的概念,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说出118号元素

1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能列举出各主族的常见元素,知道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中某些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初探,学会利用各种图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提高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5.通过对各种元素周期表和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了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入的。,教学建议 1“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要对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信息做一些说明。对学生数据处理得出的变化规律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2.得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后,对元素的化合价可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得出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元

15、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4为了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绘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 5.根据每一周期容纳元素的数目,要求学生能判断某种元素(已知原子序数)在周期表的位置。,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4课时),教学内容 1.能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能以IA、VIIA元素为例,了解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 3.能说出118号元素及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知道含有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与元素原子的得电子(或失电子)能力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5.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

16、元素在同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6.知道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7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体验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中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8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9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初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观点。,教学建议 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比较”的教学,可以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试验,突破难点。 2.进行“钠、镁、铝失电子能力递变”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有价值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方法。 4.“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元素性质,预测并验证钾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