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2413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63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单元+1陈情表ppt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陈情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三国时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任尚书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为由,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天下。公元265年,晋武帝

2、召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拜为洗马,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居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拢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施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继承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策略,推行孝道,以显示自己的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以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无奈,就写了这篇陈情表,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

3、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章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课文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一词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古今异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词类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特殊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被动句) (4)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七、名句积累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015湖北高考)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2013广东高考)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011江西高考)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二、说说文章主旨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5、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须由自己侍奉,暂不能应征做官,而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的主旨。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诉真情,论道理,将事、情、理巧妙穿插,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 梳理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思路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包括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该如何看待李密的“孝”? 提示一是“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二是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6、”。三是“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能废远”。四是“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提示先尽孝后尽忠。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让晋武帝不得不成全李密的陈请。,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互换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提示调整后不好,本文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

7、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二人”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再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 学习本文的陈情技巧,赏析语言特色 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 提示“忠”“孝”是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作者在忠君、孝亲二者之间暂不能兼顾的矛

8、盾中上表请求“矜悯”,因此,他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做文章,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同时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打动了晋武帝,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誉。 在写作文章时,作者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但写作此文时,作者压抑了前两种感情,而对后一种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作者是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 提示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的确十分尴尬。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

9、。首先,作者利用晋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养祖母的情况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陈述少小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切峻”同情。第二段作者写晋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晋朝的合法性,让以阴谋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晋朝的疑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晋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寻找借口,同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

10、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晋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一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细读课文,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赏析语段,说说下列语句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

11、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文言文中使动用法的判断 技法指导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 一、使动用法的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的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

12、,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的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的使动用法。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先破秦入

13、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是名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意判断。例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

14、那就不合情理了。,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让争斗,使饮酒,使复生,使惊奇;使感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解析:A项,使动用法,使跳舞;B项,意动用法,以为朋友;C项,使动用法,使来朝见;D项,使动用法,使知道。 答案:B,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老吾老,孝吾亲 名句诵读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人人亲其亲,长

15、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7.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1.“百善孝为先”,陈情表一文感人肺腑。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晋武帝多次征召,他因祖母刘氏年老多病, 无人奉养,于是上书陈情,辞不赴命,在刘氏久病床榻之时,毅然谢绝了晋武帝的征召而侍奉床前,未曾废离。孝是本能,是良心,是美德。敬老、爱老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与义务,孝敬自己的父母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光大。,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72岁的董德兰是陶传英的长房儿媳。董德兰说,老人一天三餐,早晚稀饭包子,喜清淡也爱吃肉。为了让婆婆每天吃得好,睡得香,心情

16、好,董德兰总是想着法子哄老人开心,做老人喜欢吃的菜。 近几年,婆婆行动不便,董德兰每天都要端茶送水、端屎端尿、搀扶婆婆上床下床,从来不敢怠慢。由于长期的劳累,董德兰身患腰肌劳损20多年。 如今,董德兰抱婆婆越来越吃力,腰部时常痛得她汗流浃背。董德兰说,晚辈照顾老人是应该的,这是我们的义务,我只是完成义务而已。 如今,已经百岁的陶传英除了耳朵有点背、行动不便以外,思维清晰,记忆力强,30多年不见的亲友她几乎都认得出来,还能叫上名字。她说,今后还要好好活,争取活得再长久点。,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祖 母 李 弘 我的童年,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父母的影子早就模糊了,模糊得只剩下清明节时坟前的野草。 生活,就像坡地上的蒲公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