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1896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王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 东 科 技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博学综合教学楼学 院 名 称 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08级1班(建筑工程) 学生姓名 王静 学 号 200801020925 指 导 教 师 高秋梅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

2、设计(论文)一同存档。设计(论文)题目 博学综合教学楼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其它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梳理、总结和运用,既是一次检阅,也是一次锻炼。通过对具体建筑工程的规划、方案选择、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一整套设计操作,增强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即将跨入社会的竞争能力和自信心。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建筑设计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

3、原则,进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建筑工程规模及功能设计; 2、平面布置、立面设计及防火疏散组织设计;3、初步装饰设计;4、结构体系选择、结构布置;5、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和效应组合;框架截面设计;6、建筑、结构施工图绘制;三、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基本建设投入还在逐年增加。如何用好这笔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教学、活动、生活、交往、休憩的校园环境和校舍环境空间,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成为不可缺少的育人要素,它以成为当今教育界、建筑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重视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教学室内

4、空间;合理利用地形及屋顶平台布置活动场地和庭院绿化;重视建筑造型的多样化,使建筑外观形象具有新颖、简洁、轻快活拨的风格和浓厚的时代气息。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日益深化;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多媒体时代,并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这些变革必然对学校建筑各类用房的配置、布局、环境、空间、设施等在满足原有的功能基础上,又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更多地具有创造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利因素,使未来的学校建筑智能型、多功能、高效能发展。校园环境空间将是学生生理、心理、行为、文化、艺术方面的综合体现;校舍环境空间将更趋向于使用、舒适和完

5、善;建筑风格更具有文化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总之,学校建筑的整体环境将更好地广大师生在物质、精神、社会以及视觉诸方面的需求。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出的物质空间环境。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结合物质技术、环境条件确定房间的形状、大小、高低,并进行房间的组合。而室内空间与外部体型又是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房间外部形象反映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特点,美观问题紧密地结合功能要求,这正是建筑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点之一。因此,各类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千差万别,室内空间全然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导致不同的外部体型及立面特征。体型是建筑物的轮廓形状,它反映了建筑物总的体量的大小、组合方式以及比例尺

6、度等。立面2是指建筑物的门窗组织、比例与尺度、入口及细部处理、装饰与色彩等。体型和立面是建筑统一体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建筑外型设计中,可以说体型是建筑的雏形,而里面设计则是建筑物体型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只有将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意考虑,才能获得完美的建筑形象。民用建筑类别繁多,体型和立面千变万化。但无论哪一类建筑、尽管在体型和立面的处理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方法,但基本的构图原则是一致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功能、材料和结构等的制约因素,运用前面所讲的构图法则,从体型入手,逐步深入到每个立面,进行进行反复推敲,不断修改,使体型和立面相协调,达到完美同一。体型和立面设计不能脱

7、离物质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特定的功能、环境而任意塑造,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使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经济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制约。因此,每一幢建筑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它们是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幢完整统一的建筑物。这些规律包含有建筑构图中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法则。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包括单一体型,单元组合体型、复杂体型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功能与造型需要,采用主附体结合,以附体陪衬主体,或局部体量升高等方式进行转折与转角处理,不仅可以扩大组合的灵活性以适应地形的

8、变化,而且可以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完整统一。体量的组合设计常采用直接咬接、咬接,以走廊或连接体相连等连接方式。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立面比例尺度的处理,立面虚实与凹凸处理,立面的线条处理,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建筑设计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经综合所学知识和查阅大量文献和工程实例,大学综合楼建筑物一般包括办公室、普通教室、多功能厅、会议室、多媒体教室、仓储和辅助生活用房等,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大学综合教学楼建筑规模约为6000平米,层数4-5层。建筑设计需考虑以下方面内容:建筑物满足功能要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防火要求(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3。多层

9、综合教学楼结构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框架结构,经济、适用,可灵活安排大、小空间。框架结构10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9。随着结构高度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

10、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4。楼板选用肋梁楼板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内容和步骤包括5:结构体系选择;初选构件尺寸;结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组合;构件截面设计(楼板、梁柱和基础8等)。框架内力分析分别计算各荷载下结构内力,竖向荷载下内力分析采用弯矩分配法6;水平荷载下内力分析采用底部剪力法。最后将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组合,得到各构件内力设计值,进行截面配筋设计,并符合规范构造要求。最终形成结构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书。框架的特点是由刚节的梁和柱来传递竖向和侧向荷载7,墙体仅起围护作用。在建筑上具有大空间,便于布置各种尺度不同的房间的灵活性;在结构上则有构件分工明确,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由于梁柱的连接是杆件

11、的交叉,使节点构造便于检查和施工。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教学楼功能布置设计;平面及立面布置;防火设计2、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内力组合方法及构件截面设计。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通过之前的毕业实习大量参观相关工程实例,搜集工程资料应用于毕业设计。设计过程中,再总结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图集、规范等),请教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六、 本课题的进度安排1、建筑设计(4周):方案确定(1周);绘制施工图(2周);编写建筑设计说明(1周)2、结构设计(8周)结构选型及布置(1周);框架荷载计算、内

12、力分析及组合、截面设计(3周);楼板、基础、楼梯、雨篷设计(1周);绘制施工图(2周);整理计算书(1周)3、机动(专题、上机校核)(1周)4、准备答辩(1周)七、 参考文献【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2】建筑构造图集,山东省标准图集【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4】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5】茹恩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6】程文瀼,康谷贻等,混凝土结构(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8】 H. F. 温特科恩,方晓阳

13、主编. 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社出版社,1989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1】James G. MacGregor, Reinforced concrete mechanics and design,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92【12】Arthur H. Nilson and George Winte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11th edition. McGraw-Hill Inc. 1991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所在系(所)意见负责人(签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