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1853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8 文言文阅读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考点8 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考 向 分 析,考 题 引 路,强 化 训 练,2,3,1,1.理解:(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型相对比较固定,分别考查实词、虚词、信息、断句、观点、翻译句子等内容,2015新课标卷主要考察断句、文化常识识记、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以及翻译句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

2、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立意与点拨】此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

3、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解析】注意陈述对象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立意与点拨】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此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官职,科举考试,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

4、的称呼。 【解析】太子指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不可指其他的儿子。 【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

5、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立意与点拨】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题角度有:曲解词义、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无中生有、添枝加叶等,注意辨别。 【解析】“宦官就是误伤太子之人”错误。 【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_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_ 【立意与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句子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

6、“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析】(1)“帝”是名词作动词,做皇帝,称帝;“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2)“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 【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能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翛不

7、听。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

8、满,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能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

9、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为何干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答案】C 【解析】根据语境,“辟”是“罪”的意思。,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 / 遂而竟遂之者也 B

10、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其忠之 / 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 / 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 /痛之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遽伸 / 而务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答案】D 【解析】先通读文句理解大意,再抓住“而”“是”“子房”等标志词来断句。,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

11、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事”。,【答案】C 【解析】C项,应该是“主要靠的是义狗的智谋和隐忍”。,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 _ _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

12、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 _ _,【答案】(1)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县里去。 (2)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参考译文】 丙申年秋天,有一个太原商人在南方做买卖回来,骑着一头驴,腰里装着五六百两银子。偶然路过中牟县境内,在路边休息。有一个少年人,拿着一根木棒,带着一条狗来到这里,也在路边休息。狗向商人发出咿哑的叫声,好像希望商人救它。商人把狗买下放了它。少年看见商人包裹很重,偷偷跟着商人到偏僻的地方,用木棒打杀了商人,拖着尸体到水边的小桥旁,用沙子和芦

13、苇覆盖,背着商人的行囊离开了。,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县里去。正好县令升堂,衙班很严肃,狗径直向前趴在地上号叫,好像哭泣又好像倾诉,驱赶它也不离开。县令说:“你有什么冤屈?我派小吏随你去。”狗带着衙役出来,到商人死的地方,向河水叫。衙役掀开芦苇找到尸体,回来报告县令,只是无法找到凶手。,狗又回到县衙,号叫像先前一样。县令说:“你知道凶手是谁吗?我姑且派遣小吏随你去。”狗又出来了,县令又派遣数名衙役尾随而去。走了二十余里,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一户人家,狗竟然直接进去,遇到一个少年,狗跳起来并且咬他的手臂,把他的衣服咬破了血濡湿了衣服。衙役捆绑他把他带到县

14、里,他招供了杀害商人的经过。问他钱在哪里,钱还在,就到他家取回钱。因为在包裹中得小户籍,知道商人的故乡和姓名。县令于是判处少年死罪,而没收商人的包裹归于府库。,狗又到县令面前吠叫不止,县令于是思考道:“商人虽然死了,他的家还在,这包裹里的钱该属于谁呢?狗吠叫,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又派遣衙役径直前往太原,这条狗也跟随离开。到了地方,商人家才知道商人死了,又知橐金无恙,非常感动。商人有个儿子,收拾行装跟随衙役到县里,贼人已被打死狱中。县令于是取出包裹检验并且交给他。那条狗仍然尾随商人的儿子到来,跟随商人的儿子扶着棺椁一起返会,往返数千里,住店吃饭,和人没有区别。,议论说:人处理事情要用智慧,

15、遇到变故关键在忍耐。往往灾祸起于仓卒之间,张皇震慑而不知该怎么办,这是因为智慧不足;不能够忍下忿忿的心,蹈义赴难,而疏忽规划谋略,心思虽然是真诚的但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忍耐不足。所以说成事难。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忍着悲伤与痛苦,奔走控诉呼喊,但是对贼人的住宅却不认识路,纵然让主事的人可怜我而听从我,荒畦漫野,在哪里去抓凶手呢?,冤屈难以伸,贼人不能抓获。只是空有报复贼人的想法,而不能马上来抓住他。知县那里能够申诉,就姑且忍让来等待时机,追踪跟随来认得他住的地方,贼人已在我眼中,而后我跑去告发他。贼人已落入我的彀中,而后奋起愤怒狠狠地咬一口,我的仇可以报了,钱可以归还了,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人的棺椁可以回家了。用这种方法处理天下的事情,什么事办不成呢?我既悲伤客人的遭遇,又很羡慕客人有这样一条胜过很多人的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