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1427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核心知识通关】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调整。 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_,第三产业比 重上升。,产业结构,下降,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 降,_产业比重上升。 (2)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_ _。,技术、知识密集型,优惠,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毗邻港 澳,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增多,扩大,城市,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产业_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产业基础

2、、 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经济腹地处于劣势)。 (2)_相对落后(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 (3)_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固体废弃物 污染等)。,升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4.解决措施: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_调整,以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3)构建_城市群(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分工合作)。 (4)加强规划与管理。,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图文助记】 1.珠江三角洲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为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

3、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城中村”问题: 城中村的弊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 化、景观、环境等多个领域,主要包 括以下问题:人口密度过高;建筑密度 过大,布局混乱;市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环境卫生条件差;社会治安混乱。,【规律方法】 图示法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和城市化问题及相应措施,【经典例题导悟】 (2015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 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 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下表)。,表,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

4、住人口示意图。,(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 为_类_档,其中特大城市有_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_ _、_。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_, 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_、_分布。对苏 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_。,(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 _、_。地价差异对低 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对高 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思维流程】,【答案】(1)2 3 2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

5、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高考模拟精练】 (2016蚌埠模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一环六放射”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打造1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读下图,回答1、2题。,1.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 ) A.机械制造业 B.传统服务业 C.创意文化产业 D.石油资源的开发,2.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目的是 ( ) 提高运输效率 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 加强城际联系 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 各

6、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 B. C. D.,【解析】1选A,2选C。第1题,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天津市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工业基础好,产业协作条件好,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应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第2题,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路网一体化建设可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城际联系、便利区域内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密切区域内经济联系。,(2016湖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10年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比较。完成3、4题。,3.旅客吞吐量反映出 ( ) A.“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B.“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低 C.京津冀区域发展最不平衡 D.上海

7、交通辐射能力最强,4.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措施是 ( ) A.河北完善路网,提升产业承接能力 B.北京加强产业集聚,增强吸引力 C.天津外迁企业总部,缓解环境压力 D.河北以生态建设为重,美化环境,【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读图,根据各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分析,京津冀区域旅客吞吐量差异最大,发展最不平衡,C对。仅有吞吐量,不能表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A错。“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高,B错。北京的交通辐射能力最强,D错。第4题,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措施是河北完善路网,提升产业承接能力,A对。北京加强政治文化职能,增强吸引力,产业分散出市区,B错。天津增强工业职能,加强

8、环境治理力度,C错。河北以承接工业转移为重,加强生态建设,美化环境,D错。,【加固训练】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1.5%,城镇人口由2010年的3 150万人增加到3 800万人。,材料二 下图为20052011年河北省城镇化率示意图。,(1)2012年末,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46.8%,而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河北省城镇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目前河北省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分析其面临的机遇。,【解析】第(1)题,结合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城镇化的表现进

9、行分析。第(2)题,河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可结合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来分析。,答案:(1)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中等城市偏小;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 (2)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政策支持。,类型26:产业结构示意图 【典型图示】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获取信息】 各类产业所占比重;不同的时间产业结构比重、工业总产值多少及时间

10、变化;工业总产值;表示第一产业;表示第二产业;表示第三产业;表示工业总产值。,【信息解读】 产业结构组成特点分析 (1)根据某年份三大产业结构所占比重判断社会产业结构构成。如上图,可以读出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六个年份产业结构组成,根据比重判断出社会主导产业。,(2)根据不同年份同一产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变化,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上图中我们可以通过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六个年份第二(或第一、第三)产业在每个年份的比重数值比较,推断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1、,【调动知识】 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采取措施分析思路 (1)根据结构变化推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般是由于区域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一般是区域工业化高度发展引起的,在此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发展一般不平衡。,第三产业比重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小。该区域一般是城市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2)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第一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般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工业,当地工业发展主要考虑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发展的加工、物流产

12、业等。,针对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组成,产业类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在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的服务质量。,【迁移应用】 考向1 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 (2016新疆联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对近三十多年来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 是 ( ) A.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 D.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2.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 A.政策导向 B.科技进步 C.气候变化 D.资源开发,【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比重

13、先增加,到1984年最高,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1990年达到最低,然后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先增加,到2000年达到最高,再下降;本图是产业结构变化图,反映不出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故选D。第2题,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与资源、政策、科技、交通等因素有关;气候变化属于自然条件的变异,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很小,故选C。,考向2 考查产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3、4题。,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 在 (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4.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3选D,4选A。第3题,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犹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明显,且逐步占居主导。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第4题,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