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1138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3 第1讲 知识要点再现课件(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知识要点再现,离子反应面面观,2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常采用“以少定多”的方法,即根据量少的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按照反应的需要确定过量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离子的化学计量数。则有少量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离子个数比符合其化学式所确定的比例关系,而过量的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离子个数比则不一定符合其化学式所确定的比例关系。 (1)NaOH溶液与Ca(HCO3)2溶液或C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的反应,3离子方程式中特殊物质的处理 离子方程式中的特殊物质处理一直是学生失分的重点,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1)离子方程式中微溶物的处理 微溶物若为

2、反应物,当浓度小,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符号;当浓度大时,处于浊液状态,应写化学式。生成物中的微溶物一般当做沉淀处理。,4离子反应中的优先原则 (1)优先氧化: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时,氧化剂优先氧化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待其完全被氧化后,多余的氧化剂再依次氧化次强的还原剂。常见的有: 向FeI2溶液中加入溴水,因还原性IFe2,Br2先氧化 I,待I完全被氧化后再氧化Fe2。若Br2少量,只氧化 I,离子方程式为:Br22I=2BrI2;若Br2过量, I、Fe2全部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3Br22Fe24I=2Fe36Br2I2。,(3)优先沉淀: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

3、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 如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应优先生成Mg(OH)2沉淀,而不是MgCO3;向KCl、NaBr、KI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AgNO3溶液时,先析出AgI,其次为AgBr,最后为AgCl。,6反应环境对离子反应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不能生成OH、NH3、Mg(OH)2、Fe(OH)3等沉淀;在碱性环境中不能生成CO2、H、SO2等。在强氧化性环境中不能生成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如H2S、HI、SO2、Fe2等,如硫化钠溶液与硝酸混合不能生成硫化氢气体等;在强还原性的环境中不能生成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如HI与Fe(OH)3反应不能生成

4、Fe3等。,解析 A项,不符合客观事实,盐酸与铁反应应生成Fe2,错;B项,钠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铜,错;C项,HCO3-不能拆开,错。 答案 D,解析 A项,Fe3可将I氧化为I2;B项,Cu2的水解很微弱,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用可逆号且生成的Cu(OH)2不能写沉淀符号;C项,还有碳酸钙沉淀生成;D项,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双氧水,D项书写正确。 答案 D,答案 A,答案 C,答案 C,知识回顾区 1具有强吸水性的物质 (1)浓硫酸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吸水性:吸收游离态的水,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H2S、HBr、HI等。 脱水性: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21脱

5、去结合成水,如使蔗糖炭化变黑。 强氧化性 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发生钝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特性物质盘点,(2)五氧化二磷(P2O5) 磷酸或偏磷酸的酸酐,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酸性气体的干燥剂。 (3)氯化钙:在空气中极易潮解,可作一般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氨气,因为能与氨气发生络合反应。 (4)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碱性气体的干燥剂。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极易潮解,可作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的干燥剂。,2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铝 与强酸、强碱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

6、lO23H2。 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其表面被氧化成了致密的氧化膜。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铝片熔化,但熔化的铝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层膜便是氧化铝。,4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1)氯水、潮湿的氯气 实际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为次氯酸,漂白原理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机色质氧化为无色,且为永久性漂白。次氯酸钠、漂白粉以及漂粉精的漂白原理均为这些物质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 次氯酸的性质,漂白粉 84消毒液 成分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由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其漂白原理与漂白粉类似。,(2)过氧化氢 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最常用的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既可升高又可降

7、低,故过氧化氢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其强氧化性为主。 优点:H2O2的还原产物是H2O,氧化产物为O2,无任何污染,是最常用的绿色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3)臭氧 空气中微量的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其伤害。 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常温时可将银、汞等氧化;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它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和脱色剂,可作为自来水和游泳池的理想消毒剂。 (4)过氧化钠 具有漂白性是因为Na2O2具有强氧化性。,(5)SO2 称为亚硫酐,其漂白原理为:有

8、机色质与二氧化硫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经SO2漂白的物质长时间光照或受热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其漂白作用不持久。 SO2的化学性质如下:,(6)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其漂白原理为物理性吸附。,5常见物质的特性 (1)溴:非金属单质中唯一的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 (2)碘:易升华,淀粉遇I2显蓝色。 (3)Fe3:遇SCN显红色,遇苯酚显紫色,易水解生成胶体或沉淀,能氧化Fe、Cu、S2等。 (4)氧化性酸:主要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次氯酸。 (5)碱性的气体:氨气。 (6)金属钝化: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7)

9、见光分解的物质:次氯酸(HClO)、浓硝酸、银盐(如AgBr作感光剂)。 (8)受热易分解的物质: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碳酸氢钙、过氧乙酸、双氧水、浓硝酸、氯酸钾、高锰酸钾。 (9)镁极易燃烧,可在下列气体中燃烧:氧气、空气、氯气、氮气、二氧化碳。 (1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物质:金属铝;两性氧化铝、氧化锌;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锌;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弱酸弱碱盐:(NH4)2S、NH4HCO3;氨基酸、蛋白质。,(11)物质之“最”:最活泼的金属Cs(除放射性的Fr外,下同),最活泼的非金属F2,最轻的金属Li,最轻的非金属H2,非金属单质中,熔沸点最高的是石墨,熔沸点最低的

10、是He,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HF,最强无机含氧酸是HClO4,最强碱是CsOH,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是Al和O。 (12)硝酸银: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或黑褐色沉淀),过量则沉淀消失(银氨溶液)。 (13)亚铁盐:遇碱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铁盐则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 (14)铜盐:遇NaOH生成浅蓝色沉淀,遇过量氨水生成深蓝色溶液。,(15)铝盐: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量则沉淀消失。偏铝酸钠:遇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量则沉淀消失。 (16)气体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气体过量则沉淀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17)溶液中通二氧化碳的现象:生成白

11、色沉淀,过量沉淀消失: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时沉淀不消失:有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印证提升区 1(2013广东理综,11)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答案 B,2(2013湛江模拟)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解析 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SO2溶于水生成H2

12、SO3,进而与Na2S反应生成S单质。 答案 A,3把镁粉中混入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盐酸 B氯水 C烧碱溶液 D纯碱溶液 解析 盐酸跟镁、铝都反应,A错;氯水中有氯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盐酸和次氯酸,镁、铝都会与其反应,B错;铝可以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铝变成偏铝酸钠能溶于水,而镁不反应而分离,2Al2NaOH2H2O=2NaAlO23H2,C对;纯碱溶液是碳酸钠溶液,镁、铝都不反应,D错。 答案 C,4(2013杭州名校模考)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原因是它们均含有 ( )。 A氯气 B次氯酸 C次氯酸根离子 D氯化氢 解

13、析 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的水溶液均含有次氯酸,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 B,已知Na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是3 molL1。如图所示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Y溶液的溶质为NaAlO2 Bb曲线表示的是向Y溶液中加入盐酸 Ca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相等,答案 A,知识回顾区 1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

14、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化学中的大小强弱比较,(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3Fe2Fe,HHH。,2酸碱性强弱的比较 (1)酸性强弱比较方法 可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非金属性越强,所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对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

15、性,一般情况下,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酸性越强。如:HIHBrHClHF、H2SH2O。 单纯判断两种酸的相对强弱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进行判断 ()均为一元酸(或二元酸)判断 同温度、同浓度pH越小酸性越强。,()pH相同的两酸,加等量水冲稀后pH大者为强酸;pH相同的两等体积的酸,加等浓度碱中和,恰好中和时消耗碱较少者是强酸;pH相同两酸,与足量锌粉反应,平均反应速率较快,产生氢气较多的是弱酸。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酸,加等浓度的碱中和,恰好呈中性时消耗碱较多的是强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酸,与足量锌粉反应平均反应速率较快的为强酸,产生氢气的体

16、积相等。(两种情况均为同元相比)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应的钠盐溶液的pH,pH大的盐溶液对应的酸为弱酸。 (2)碱性强弱可以参照酸性强弱的方法比较。,3等浓度溶液pH大小的比较方法 (1)首先进行分类:碱溶液pH强碱弱酸盐溶液pH溶液呈中性盐溶液pH强酸弱碱盐溶液pH酸溶液pH。 (2)均是碱溶液:多元强碱溶液pH一元强碱溶液pH弱碱溶液pH。 (3)均是强碱弱酸盐溶液pH:盐水解生成对应酸的酸性越弱,其溶液pH越大。 (4)均是酸溶液:多元强酸溶液pH一元强酸溶液pH弱酸溶液pH。 (5)均是强酸弱碱盐溶液pH:盐水解生成对应碱的碱性越弱,其溶液pH越小。,4H大小比较方法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或由固态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