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11282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 分配制度,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考 点,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_决定分配方式。 (2)实行_为主体、_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_为主体、_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_经济中,在对_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_决定的。,考点一 分配制度,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生产资料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公有制,社会总产品,个人消费品,现实的经济条

2、件,公有制,前提:_。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_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_的性质和特点。 (3)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_,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_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_、_的社会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劳动,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考点一 分配制度,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_、_、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_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

3、民权利的尊重,对_、_、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_、推动经济发展。,劳动,资本,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劳动,知识,居民收入,考点一 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考点一 分配制度,(1)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什么分配方式? 提示:按生产要素分配。 (2)判一判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 )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 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

4、劳分配收入。 (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考点一 分配制度,命题点一 生产决定分配 1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务员工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也要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这是因为 ( )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状况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前,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越来越低 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公务员工资的增长应与经济增长同幅同步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也要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旨在强调生产决定分配,而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反过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正确;与实际不符;中的“同幅”表述错误。故选B。,解析,答案

5、,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B,考点一 分配制度,2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直接原因在于 ( ) A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 点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性质和特点 D分配制度对生产发展具有促 进作用,解析:选本题考查分配制度等知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为实行这一制度的直接原因;B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因;C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之一,并非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合理的分配制度有

6、利于促进生产发展,D错误。,解析,答案,A,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关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的考查 生产与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中,生产环节对社会再生产的其他三个环节起决定作用。所以考查国家、企业或个人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时,问题是“根本原因”“根本措施”类的,多数要往生产角度想。此类题以选择题居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多是考查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要将此知识作为答案中最根本的一点进行回答。,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命题点二 各种分配方式的区分 1(2014高考天津卷)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

7、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属于按劳分配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 B C D,解析:本题以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科技有限公司为背景,考查对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的题眼是“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程秀虽然成为公司股东但未涉及该公司是否上市的问题,所以选择时首先排除;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但程秀的收入都是由民营公司发放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分红的多少

8、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A项。,解析,答案,A,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2(2014高考四川卷)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 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以及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本题的题眼是“经营权流转”“租

9、金”。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土地与资本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且材料没有体现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排除;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在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的前提下进行的,错误;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后,村民依靠土地出租获得的租金属于非劳动收入,正确;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项。,解析,答案,D,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3(2014高考海南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的抵押、担保和 转让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 形式

10、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 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 记,解析: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取得的收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的抵押、担保和转让符合题意,A应入选;选项B属于按劳分配取得收益,故排除;选项C不是通过扩大财产权利增加收益,故排除;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A。,解析,答案,A,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关于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考查 本考点近几年有些趋“冷”,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相关知识及热点的把握和关注。从题型上看,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适中。从知识上看,主要对各种

11、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要能在把握各种分配方式的特点与作用的基础上区分它们,还要与前面的所有制结构、投资方式相结合,与后面的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从时政角度而言,要密切关注生活中备受人们关注的分配方式与国家提高居民收入的措施。,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1)三种分配方式的判断:首先分清取得收入凭借的是哪种要素。如果是劳动要素,再看所有制,公有制范围内则属于按劳分配,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范围内则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如果是非劳动要素,则大多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但不能说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是按劳分配。例如,过去我国实行的

12、“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尽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但它无视劳动的差别,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劳与酬脱节,收入的多少没有体现劳动的差别。它不是按劳分配,而是与按劳分配相对立的一种分配方式。,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3)正确理解以下几个区别,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第二,性

13、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考点一 分配制度,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_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_,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_,要求保证人们的_。 (3)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_的内在要求,是实现_的体现。 (4)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不能过于悬殊,基本生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_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增加居

14、民收入,提高_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_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_ _同步、_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_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_,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_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再分配,再分配调节机制,收入分配,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_;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 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_。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_,又要_。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_ _;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_;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_,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物质前提,保证,存在矛盾,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