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8674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县六中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语文试题制卷:黄*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分值:100分;时间:150分钟一、 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霾为何物?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狸声。可见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狸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诗经邶风的终风一篇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曀曀且阴”,不由忧从中来。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

2、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自造字

3、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而且,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建筑越

4、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现今,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得无影无踪。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下列有关“霾”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霾”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无数年来,它的意义变化不大,然而在诗歌中却屡屡出现。B.古代风吹起尘土,声音犹如狸音尖锐,形成了尘土飞扬的霾,但这只是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罢了。C.笼罩在当今中国多个城市的雾霾,

5、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D.“终风且霾”的“霾”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属于同一性质的事物,对于这种说法目前还无法确认。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霾”是大风扬起尘土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诗中“终风且霾”和九歌中“霾两轮兮絷四马”。B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当前在中国重演了,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C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环境与伦敦等饱受空气污染工业革命重镇相比,明显更具有环保性和田园性。D在今天,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对付雾霾,还是基本靠“吹”,还得依靠一场大风,吹散雾霾。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

6、一项是()A由于古代江南的气候环境与北方不同,因此“霾”的具体意义,之于南方与北方而言也是有所不同。B自古以来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不过那时的霾只是携带原生态的尘土,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C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因素,当今社会出现的“霾”与古代的“霾”就有了本质的区别。D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使得当前自然环境变得愈发恶劣,因而环保刻不容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爱 心 墙 万吉星 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蜘蛛网似的线路爬满了红砖墙。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除了偶尔有几张水电费催缴通知外,贴满了

7、代办信用卡、疏通下水道的牛皮癣广告。 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了进来。老人从乡下老家带的土鸡蛋太多,直吃得小王媳妇看见鸡蛋就想吐。小王心里着急,天气太热,鸡蛋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媳妇说:“要不给邻居送点吧,我们刚搬来,少不了要麻烦人家。” 小王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的门,厚厚的防盗门阴沉着脸。 门后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他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

8、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里面探出来一颗男人的脑袋,粗声粗气地问道:“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打量一下小王,又看了看篮子里的鸡蛋:“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小王站在阴冷的楼道里,感觉心里很冷。 没过几天,孩子变得不安生了,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小两口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小王媳妇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要不你去给大家道个歉,伸手不打笑脸人,等人家骂上门来,不如咱先去陪个笑脸。”小王一想到前次吃的闭门羹,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 最后两口子一合计,用小纸条统一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吧!第二天

9、天一亮,单元门前的空墙上出现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感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的小脚印。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第五天、第六天最后有一天,

10、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大家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我们就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关了电视,放下手机,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轮明月慈祥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好长时间没有这么悠闲地赏月了,真美啊!”“哦,原来那张纸条是你写的啊!”“你就住在我对面?搬进来几年了,愣不知道我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区原来的死气沉沉。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临进家门,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声:“这个周末每家出两个拿手菜,在院子里搞长街宴哦,不要忘了!”这

11、个小区出名了!这面墙出名了!居委会主任来了,办事处主任来了,区长来了,市长也来了 (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一个老旧小区乱糟糟的生活环境,为人物活动设置了场景,引起并衬托了下文所写的邻居之间冷漠的人际关系。 B新搬来的小王两口子对邻居间冷漠的关系感到疑惑和不舒服,家里鸡蛋快放坏了,想趁给大家送鸡蛋的机会拉近一下人际关系。 C小说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及比喻、比拟、对比的运用,洋溢生活气息,生动鲜活地表现出邻居关系的变化。 D小王夫妻和邻居之间发生的故事令人感动又引人深思,表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

12、成美好的人间”的朴素的生活道理。5以小王两口子给邻居送鸡蛋为开端,邻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出现由“冷”到“热”的变化的?请联系相关内容简要说明。(3分)6小说以“这个小区出名了”各级领导纷纷前来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3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他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

13、等。(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

14、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去世)材料三: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

15、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材料四: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