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670866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春酒》优秀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酒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琦君的散文春酒,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属于略读课文,根据散文的特点和新的课程标准,我把授课课型定向为以学生感悟为主的美文欣赏课。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把教师分析为主变为学生感悟为主。下面根据这种理念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把教学程序安排为读、悟、析、迁四步。一、对教材分析第四单元都是有关民风民俗,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它与本册书的其他单元一样,都是按照不同的内容专题兼顾文体选取的。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本单元课文还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所选文章语言更

2、加本色,华美绚烂的语言逐渐让位于平实本色的语言,语言的水准提高了,欣赏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几位作者都是现、当代成就较高的作家,所选文章均属文质兼美之作。文章在思想内容上也较为含蓄深刻,同时增加了较多的人生意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调动一定的人生体验和积累。但这一切,又都是符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准和认知特点的;无论文章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或能够欣赏的。根据上述原则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2、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读语句,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明确要求体现。知识

3、上了解各地民俗风情;能力上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注重语言感悟力培养:加强朗读,注重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感情;感悟文章语言美、风俗美、人情美和风格美;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表达作用及风格特点。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诱导学生关注、思考、欣赏、热爱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感悟,即通过作者对故乡过年时春酒、会酒的怀念来感悟作者真挚、热烈、深厚的思乡情。只有重点正确和明确了,各种教学方法才有生命力。教学难点之一是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如此之浓的思乡情,其二是要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与解析来体悟情感。 二、对学生的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

4、些散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我引导学生凭借这些知识经验欣赏文学作品,在逐步的情感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样教学才符合新教学纲要的要求。三、说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法相结合,以读为主,在读的基础上突破悟这一难关。朗读法,它是指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意蕴。在朗读中想象文中优美的生活画卷,有情趣的生活细节。品读法,它是指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体会它的深层内涵、表达作用和作者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审美感悟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课文导入:大家住校一个星期之后,心里最想干什么?(回家)为什么?(

5、想家了)或者也可以这样设问:吃了一个星期的食堂饭菜,回到家吃到妈妈做的饭菜,觉得味道如何?那如果让你离家几十年,你会想家吗?你会想念妈妈做的饭菜吗?这样的导入从学生自身体验开始设问,调动了他们的自我感觉,因为“思乡”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想家”,就能比较自然地与课文主题联系起来,容易进入课堂氛围。我想,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想家的感受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故乡在浙江温州,在故乡上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后去了台湾,时隔几十年她还是思念她的故乡,在她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反映。(结合投影介绍作者)2、配乐朗读: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样

6、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我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读课文,为了更能读出感情来,我为你们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同时来想一想:(1)作者仅仅想念春酒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如八宝酒般醇厚的思乡之情。)(学生读课文时投影字词正音。)(在问题1的基础上加以延伸):(2)酒既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本文题为春酒,作者仅仅就写了春酒吗?明确: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3)作者对八宝酒是如此的怀念,她也自泡了八宝酒,那她的乡愁排遣了吗?为什么?(家乡味)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明确: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

7、醅呢?投影: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加深对思乡的理解。(衔接:一篇好的散文在于它语言的优美,构思的巧妙,意蕴的丰厚与深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3、重点研读。(一)请同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词语。(二)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请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教师巡视)例:(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生回答: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情趣)问

8、:“我”当时期望的热情和可爱,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的?生答。师再问:想一想:如果把“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换成了“受邀请”,会怎样?如果把肚子吃得跟“蜜蜂似的”,换成说吃得“像小猪”呢结果会怎样?如果把“还”换成了“便”,效果又会怎样?明确:终于到来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馋的样子。就是因为蜜蜂是小小的,很可爱,很像当时的“我”,写出了“我”的可爱。“还”捧一大包说明她吃饱了后竟然还拿,也正写出了孩子的可爱。(2)、“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情趣)请一个学生起来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他读得怎样。为什么读出来了?(或为什么没有读出来?)“呦”这一

9、语气词很好地体现出了母亲的得意之情。 提醒: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这样的语气,齐读体会。(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生回答:“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甜蜜的感觉)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把“偷偷”和“好几回”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生试着读一遍。明确:不好。“偷偷”而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的可爱。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看,看他是否能读出这样的感情来。(4)、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

10、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生回答:“我”的可爱和情趣。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否从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呢?明确:“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呼呼”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也是”一词,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

11、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我”的那种童趣。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其他的同学注意欣赏,听他们读得怎样。(5)、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生回答: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请所有的男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女同学注意欣赏。那女同学来说说他们读得怎样?为什么?师提示:文中有哪些词语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舔一舔”说明她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让她很过瘾。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见她的嘴馋了。现在,我们请所有的女同学来朗读这句话,男同学注意欣赏。(6)、因

12、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生回答: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态。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若把“眼巴巴”去掉,会怎样?生把去掉“眼巴巴”之后的这句话,再读一遍看看效果怎样。哪个同学发现了?明确: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够写出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 4、课堂小结。我们读了文章后,从作者的回忆中,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味;那种浓郁的家乡情显现在字里行间。现在我们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在音乐中,大家共同朗读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朗读时,注意节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浓浓的思乡情。)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