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说课稿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670704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岛余生》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荒岛余生》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荒岛余生》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荒岛余生》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荒岛余生》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荒岛余生》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岛余生》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荒岛余生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部分荒岛余生。荒岛余生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一、说教材荒岛余生是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教材的前面四个单元分别为成长、祖国、杰出人物、文化艺术。在这些单元的基础之上,设置本单元的主题是探险探寻人类的未知世界、挑战人类自身。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需要这种探险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

2、探索和对自我的挑战。作为教师要对这种探险精神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领学生进入奇妙地探险之旅,享受探险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敢于冒险,乐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心理路程,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参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A、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B、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合作的方式,共

3、同探讨疑难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联系实际,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关系,相象力丰富,但社会阅历浅,对生活的感受不深,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不够理性和深入。因此,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分析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生命意识。教学难点是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如此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从材

4、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四、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一些小说,但在课堂上接触小说并不多。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心理角度来说,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充分阅读文本来把握人物。因此,教学设计为中等程度。五、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备课、上课、批改、练习等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无论老师怎样教,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利用教学技巧。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老师,而是为了学生。说到底,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那么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无价值的。

5、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教学的基本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在阅读同学们作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很多同学爱做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这样的一个梦。在梦中突然有一天,你发现独自一人在广漠的沙漠里或是无限的黑暗中或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时你会怎么办呢?说说自己的想法。(由此导入新课。)利用情景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设计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也可让学生依据生活积累处理问题,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紧扣文章内容,迁移到面对荒岛这一特定的情景,有利于导入。(二)文学常识积累简介作者及鲁滨孙漂流记1、

6、由学生七嘴八舌进行介绍2、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本课前,请学生事先去查找作者及鲁滨孙漂流记资料。(三)易错字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投影字词)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圈点法,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筛选信息)1、如果你是鲁滨孙,面对荒岛,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或者你的结果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预设生A:死孤独、寂寞、困难大、卫生太差、没有生活条件等预设生B:活鲁滨孙可以,我也可以具备了最起码的生

7、存条件(延伸)2、事实上鲁滨孙活下来了,并且独自一人活了28年。鲁滨孙活下来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筛选信息)预设生:可以说其中的一点或多个方面,最后归纳。归纳: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特别是从搁浅的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通过自身面对困境时的选择,经过对比活动,理解人物活下去的理由。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充分阅读文本,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流下深刻印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一教学过程做铺垫。3、通过阅读,你发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

8、感情是什么?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是自己的话。课文中的原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五)品味探究:其实,当鲁滨孙一开始面对荒岛时,也曾想过会死,但他活下来了,而且活的很好。这其中鲁滨孙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组长归纳)预设生:悲伤、难过、绝望、平静、冷静、深思、忧郁、希望、目标、追求、积极向上等归纳:心理:矛盾(生存毁灭)希望(物质条件)精神(写日记)作为教学的难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学生不能完整的理出心理变化过程时,对局部的理解也应该得到肯定。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带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流得以思考过程更加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六)教师小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正确的面对,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升起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六、说板书设计荒岛余生心理:矛盾(生存毁灭)希望(物质条件)精神(写日记)主要事情:决定活下来计算年月日做木栅栏围墙写日记推出:坚忍不拔勤勉实干 鲁滨孙精神 创造进取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