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532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丰恒立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吕建辉一、选择题(共50分,25小题,每题2分)1.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秦.唐.明 C.秦.元.清 D.汉.宋.明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2、“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开创皇帝制度C统一度量衡、货币 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3.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4.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

3、于大宗地位的是 ( ) A. 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 士5.“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 B C D6. 观察下表,根据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妻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8. 关于明

4、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9.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10.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11.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

5、诸侯用七鼎,如果在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发现九个鼎,你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鼎已经不再作为权力的象征了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发达1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末王室衰微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3.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1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

6、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15.右图是一幅关于宗法制的漫画。上面的周天子听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听单调的乐音。这主要说明了西周王朝( ) A宗法制下等级森严 B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16.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

7、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17.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明朝皇帝懦弱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C封建专制制度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18.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1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负责

8、各地的军政事务 D.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20.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C.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个人观念的淡漠C.专制王权的强大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2.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

9、“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使大夫23.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24.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这种文化情结源于中国古代()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

10、D王位世袭制25.“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16分,第3题18分,共50分)2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11、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2分)(2)结合材料二、三,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4分)?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4分)?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6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

12、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请根据所学知识反驳之(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浅论中国古代妇女再婚问题的演变材料二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

13、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据吕氏春秋当务整理材料三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3分)请解释其含义,(3分)并指出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继承问题上太史据法而争的依据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6分) 试卷答案1.B 2.A3.C4.B5.D6.A7.B8.C9.D10.D11.C12.A13.B14.B 15.A16.C17D18.A19.D20.D21.D22.C23. C24. C25.C26.参考答案:(1)周初分封制。(2分)(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