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3752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长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专科)(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寿一中高2019级高三第一学月考试(专)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 (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

2、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

3、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

4、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

5、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选文有删减)1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B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

6、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2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

7、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二、古代诗文阅读(共7小题,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个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衡传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

8、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

9、,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舍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成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问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

10、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

11、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C六艺:古代时,官家学校要求在校学生掌握的六种知识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即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6下面对文中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个方面的成就,重点详写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B本文作为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叙述线索非常清楚。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说明。C张衡性格从容淡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通过仿照班固的两都创作了二京赋,对当时社会上过度奢侈的风气,进行了无

12、情的讽刺。D张衡精于天文,擅长机械,也洞察当时的社会世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但在政治漩涡中也有祸福难料的苦闷。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5分)(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共2小题,共11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8.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9.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三)名

13、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和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句子是:_,_。(3)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

14、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

15、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虹关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