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358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40N的7月平均气温高于1月平均气温的原因是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A B C D2南、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时,南、北半球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 B获得的地面辐射最多C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3. 40N和40S季节相反的原因有()黄赤交角不等于零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不变地球公转方向不同A B C D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4图中箭头比细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 D地面削弱作用

2、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读下图,回答67题。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7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山谷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底D山谷多夜雨,降温快如图为(2326N,90E)附近某地城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图,读图完成810题。8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C三圈环流 D气旋9影响该环流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 B植被状

3、况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温差异10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1下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下图是某大陆沿某纬线的植被类型示意图,该纬线附近西风漂流几乎环绕全球。回答1213题。12地的洋流是()A寒流,自南向北流 B寒流,自北向南流C暖流,自南向北流 D暖流,自北向南流13关于图示植被类型相关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类型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C温带荒漠的形成与这里地处山地的背风坡有关D山地植被中可以发现亚热带常

4、绿阔叶林读我国某地1998年和2011年数据变化表,回答1415题。年份1998年2011年人口数量(人)4 9512 964人口合理容量(人)5 1604 030年人均产值(元/人年)2 0273 460河流含沙量(kg/m3)0.0232.252注产值和消费不考虑通货膨胀14.该地人口合理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环境承载力上升 B生态环境恶化C社会财富大幅度上升 D生活消费总量增加15能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扩大耕地面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林牧业比重拓展交通迁入人口A B C D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

5、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应枸杞的生长。据此回答1617题。16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水源充足,黑土肥沃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 B C D17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 B C D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桑蚕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但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回答1819题。18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鱼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地势

6、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具有发展“桑基鱼塘”的地形基础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高温多雨具有肥沃的红壤A BC D1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全球气候变暖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A BC D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2021题。20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A乳畜业 B.游牧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2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典型地区是()A西欧B内蒙古草原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D墨累达令河流域近年来,山东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回答2

7、223题。22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A市场 B资金 C技术 D交通23山东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日照沿海转移的目的是()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 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平衡山东省钢铁企业布局A B C D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据此回答2425题。24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农业基础好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A B C D25与欧盟自贸区相比,上海自贸区最具有潜力的优势是()A技术 B环境 C市场 D人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长春市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

8、,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园、光电产业园、生物医药园、新兴产业园等九大园区。据此回答2627题。26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基地建在长春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C汽车工业起步早,基础好 D科研院所集中,技术先进27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对长春市发展的影响是()A人口增长过快 B产业结构比较单一C就业压力增加 D工业化推动城市化28欧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占全球的绝大部分份额,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环境优美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劳动力工资水平低高速交通的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A B C D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2930

9、题。29图中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30. 图示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湖南省部分地区图”。材料二2010年至2013年,长沙市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多家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长沙,推动了一批本土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1)简述以郴州为中心的湘南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_资源丰富;河流多,地形崎岖,_资源丰富;_气候,降水较多,水源充足;多条公路、_交汇,交通便利。(2)说明长沙市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的

10、好处:企业集聚可以共同利用_,有利于企业间_,企业集聚可获得_效益。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2年全年澳门经济保持双位数增长,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预计2013年澳门经济将维持16%的增长速度。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与澳门图。(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交通便利;地处_入海口的西岸,毗邻广东省和香港,在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圈中,粤港澳进行了有效合作;澳门属于气候,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达;优惠的政策。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11、分别是什么?(2)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 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有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成为全国 中心之一;水污染严重, 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环境生存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 日趋严重。(3)对策: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 不发达,成为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

12、、 、深圳为核心。加强规划与管理。33.“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上海企业未来生存的常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示意图(图1)。材料二长三角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示意图(图2)。(1)读图1,上海老凤祥铅笔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主要类型有: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2)读图2,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长三角以发展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技术力量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长三角以发展密集型产业为主。(3)分析上海“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经营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对上海的影响:形成原因:与销售环节是制造业的高端环节(附加值高);上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商务环境、雄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