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 三论2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670328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 三论2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 三论2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 三论2试卷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论模拟卷 2一、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答: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个新的科学水平,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标上,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我们寻找一条能够充分体现出

2、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奋斗目标。第二,“-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最主要的内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社会.卞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4、如何认识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

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二、辨析题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勇于实践。答:错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4、、怎样建设党”。答:“三个代表”茧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茧要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论述题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冋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体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川到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土义在中国具体

5、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吋乂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总之,要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2、如何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的根本

6、不同?答: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的根木不同。所谓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V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这种制度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火会制度最符合我国,情。在国家机构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度,集体行使职权,集体解决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合理分

7、工、协调一致地工作,保证了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四、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

8、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材料二:“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属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9、由045增加到0.5预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558%提交到60%预期性注:预期性指标是指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指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利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属性耕地保有量减少0.3亿公倾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森林覆盖率增加1.8%约束性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何种要求?(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我

10、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答:(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何种要求? 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从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3)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2、材料一: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连

11、续28年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7%。中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跃升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GDP)2000年比1979年翻了两番,2006年又比2000年增长了两倍半多。2006年,中国GDP达2.735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达176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材料二:20多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30倍和24倍,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迅速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升级,“三大件”不断翻新,住房、汽车、电子通信、高档电器消费持续升温,教育、旅游、休闲和艺术

12、享受等文化消费渐成热点。材料三:2006年3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2)结合材料,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答:(1)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

13、是对抗性的,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得到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生产力水平和人牛.活都接连上了几个台阶,这得益于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说明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总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