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3239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命题教师:余文镜 审题教师:李丹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

2、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

3、,“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正因为一切都“无

4、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这三方面的意旨,所以最好、最切。 (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B.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C.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D.“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5、 )A.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红楼梦的五个书名,然后分别指出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局限性。B.文章详细阐述了石头记这个本名的优、缺点,并对“红”“楼”“梦”三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来论证曹雪芹为何最终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C.文章用“色”“相”“幻”“无常”等佛家用语来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的好处在于,能体现出这部小说“时间”上的主题。D.文章不止一处运用比较,将红楼梦与镜花缘傲慢与偏见进行比较,将红楼梦与石头记进行比较,最终论述了红楼梦这一名字是最好最切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可见这部小说有五个阅读角度,有五个主题,所以人们常

6、说“读不尽的红楼梦”。B.以宝玉和黛玉的恋爱为主,情有所求、求而不得、出家为僧,这是书名为情僧录的阅读角度。C.很多人谈论这部小说,总会说“我喜欢史湘云”“我讨厌凤姐”等等,这是书名为金陵十二钗的阅读角度。D.小说中的贾府极尽荣华富贵,这体现了“红楼”的含义;最后贾家败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体现了“梦”的含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扶贫往事 侯德云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

7、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车内一阵哄笑。我说:“真去栽啊?”老朱说

8、:“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后来呢?”“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长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

9、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三个听众都笑。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10、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四个人都笑。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

11、“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发动乡镇干部种树,非要逼老百姓富起来,可见乡长是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领导。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5.“老朱

12、”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6分)6.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且每次“笑”的内涵都不同。请结合作品探究其含意及作用。(6分)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

13、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实事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

14、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材料四: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