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259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第I卷 阅读题(共74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

2、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

3、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

4、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

5、的思想。B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C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D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B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C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作好铺垫。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被认

6、为是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B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C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D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蚊 子张国平他决定回趟老家,去看看年迈的老娘。他怕以后再没机会了。他没让司机老王和秘书小周陪同,也不敢自己驾车,客车也没敢坐,找了辆出租车回了老家。老家离龙城不过一百里,到家的时候天还没黑透,看马上到了,他让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路边,

7、想等等再回家。他不想碰到父老乡亲。不远处是座废堤坝,小时候上堤割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站在高处,远望彩霞飘浮,夕阳西下,心头不禁酸楚。他好想留住当下,留住眼前的美好,可惜这一切已成奢望。他不仅付了车费还预付了明天的车费,让出租车司机明天再来接他,他说明天要去趟更远的地方。天黑透了,他步行回家。他的突然出现让娘很意外,他从没有这个时间回家的,而且还是一个人。娘问老王和小周呢,他说送到门口让他们回去了。娘问他怎么回去,他说今儿不回去了,在家住一夜,陪陪娘。他很久很久不在老家过夜了,每次回来都是来去匆匆。娘高兴,一扭一扭地出去了。他问娘去哪里,娘说回来你就知道了。娘买了顶蚊帐回来,说老家蚊子多,没蚊

8、帐你睡不着的。娘的床上并没有支蚊帐,他问娘,娘说她习惯了,老胳膊老腿的,蚊子不咬她。他知道,娘是舍不得花钱。娘不缺钱,他也不会让娘缺钱,可是娘还是舍不得花。他曾想给娘请个保姆,娘不让,说她能打能跳的,请啥保姆。其实,娘既不能打也不能跳了,娘骨质增生,走路已不灵泛了。他也曾想让娘跟他住一起,娘说不习惯,还是老家空气好,乡里乡亲的,有人拉呱。城里有啥好的,街上车多人多,家里跟牢笼似的。娘每次这样说他都想让她打住,“牢笼”很不吉利。娘做好了玉米粥,好香好香的玉米粥,他足足喝了两大碗,喝得畅快淋漓。碗筷是他刷的,娘不让他刷,他坚持要刷。娘当然高兴,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晚饭后娘儿俩拉了很久的呱,芝麻核桃

9、,陈年往事。娘问他工作可好?孙子和媳妇可好?他支支吾吾地应着,心不在焉。娘哪里知道,为了不连累儿子,他早将儿子和媳妇送到美国去了。看天色晚了,娘给他支了蚊帐。他让娘睡支蚊帐的那张床,娘不肯。睡觉前他塞给娘两沓钱,娘吃惊地盯着他,问为啥留这么多钱?娘花不了这么多钱。他让娘留下,说万一要用了也方便。娘不肯,硬把钱塞回去,说没钱了难道不能找你要?他回答不了娘的话,夜里偷偷将钱塞到铺盖下。他脑子乱,睡不着,偏偏钻进一只蚊子,在他耳边嗡嗡嗡。他身上痒,更睡不着。他想开灯捉蚊子,但怕影响娘,只好忍着。他奈何不了蚊子,蚊子更猖狂,他被咬了很多包。已经后半夜了,他看娘睡熟了,实在忍不住,便开灯捉蚊子。啪啪啪,

10、他满蚊帐拍,却总是拍不到蚊子。娘醒了,娘帮他拍蚊子。娘说你别动。娘一只手伸在蚊帐里,一只手留在蚊帐外,等蚊子落稳了,啪!一下将蚊子拍死了。娘看看两掌血,说,它只要钻进来就跑不掉。蚊子这物件钻进来就得吃饱,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一只手在里,一只手在外,两面一夹,一拍一个准。娘的话让他出了一身冷汗。他辗转反侧,心乱如麻,一夜未眠。他很早起床,给娘做了早饭。平常都是娘给他做饭,这是他第一次给娘做饭。娘高兴,吃得很香,他却吃得很少,五味杂陈。出租车司机很守信用,早早地来了。他上了车对出租车司机说,回龙城。出租车司机吃惊地问,不是要去更远的地方吗?他回头望了望仍站在村头的娘,对出租车司机说,不,就回

11、龙城。(选自啄木鸟2018年1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部分“他”不让人陪同,自己打车夜晚见母亲,是因为他要到“更远的地方”,说明违法乱纪的“他”已做好了出逃的打算。B“他站在高处,远望彩霞飘浮,夕阳西下,心头不禁酸楚”中动作、环境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这美好的当下已成人生奢望的内心之悲。C回家见母亲,晚饭后坚持刷碗,给母亲留钱,早起给母亲做饭,“他”有这些行为举动的原因是想在出逃前为母亲尽一次孝。D母亲不愿意和儿子一起生活,表面上是母亲喜欢乡村生活,不习惯城市生活,而实际上是母亲怕给儿子添麻烦,增加儿子负担。5文中说“他辗转反侧,心

12、乱如麻,一夜未眠”,请简述使他“心乱”的情感因素有哪些?(6分)6母亲拍死蚊子后说“它只要钻进来就跑不掉。蚊子这物件钻进来就得吃饱,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观念: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也会在人们跨地区交往中

13、造成一些困难。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方言间的差异性减小、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而是能在更长的时间里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摘编自姚羽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2017年5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二最近,重庆市育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讨重庆方言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呼吁关

14、注重庆方言的传承。这份论文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一等奖。这篇万字论文的主题契合了当今社会人们对方言传承乡愁的期待。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流动日益频繁,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几乎是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代价与表征之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保卫方言”的声音、行动近年来屡屡进入公共舆论空间。不过,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比如说纽约,每天进入的人口是1300万,所以大都会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有一种共同语,在中国就是普通话。”(摘编自朱昌俊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2017年第8期决策探索)材

15、料三 “学校规定,除了每年开学典礼,其余时间必须讲苏州话。”苏州评弹学校校长孙惕介绍,标准的吴语发音是评弹表演的基础,可苏州孩子几乎没人能讲好苏州话。近两年,该校入学考试不得不降低标准,入学之后再继续学习矫正。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南通市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良主编了一本录有1.1万条词目、共计66万字的南通方言词典。“写这本书就是想为南通话留下属于它自己的一部词典。”陶国良说。除了南通,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都有自己的方言字典。对于这些努力,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葛红兵深感认同:“保存一种语言,让这种语言代表的文化、思想、知识,代表的风物人情系统得到呈现、保留和张扬,让这种多样性得到保护,这是艰难的工作,但又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固化和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摘编自沈峥嵘 顾星欣 付奇保护方言,用乡音留住乡愁,2017年5月20日新华日报)材料四受到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使用方言的人在数量上长期有减无增,方言危机已经开始显现。怎么办?以笔者个人的看法,虽然当前方言一般不被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方言保护的问题上,我们其实可以借鉴目前的非遗传承人制度,上升为国家行动,由国家投入专项的资金和资源来保护方言。方言和非遗,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