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670180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文是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个传统名篇,编入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2篇课文,属自读课文,但我认为这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应作为讲读课来细细赏读、品味,才能突出其地位和作用。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a、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及情景交融的写法。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过程、方法目标:a、学习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

2、景状物。b、通过视觉、听觉及朗读,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4、教学设计、处理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利用电脑课件,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层次;具体感知第1段的内容、写法。第二课时,具体感知25段,重点赏析第3、第5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写法并运用于写作中;总结,布置作业。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

3、、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通过老师检查预习,课堂提问,检查作业,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本课利用课件,教师配乐范读等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既学会又会学。2、利用课件,扩大教学容量。三、说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主体思维法,听读感悟法

4、和反馈练习法。主体思维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善思,才能提高其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听读感悟法,通过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及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感悟、理解能力。反馈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也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用课件显示,3分钟)目的:重视字、词积累,打好基础,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为讲析课文作铺垫。(二)新课导入(12分钟)1、作家简介以及济南风光片,用课件显示(4分钟)目的:通过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对济南这一“宝地”的美感及喜爱之情。2、教师配乐朗读全

5、文(8分钟)目的:通过听觉激发美感和喜爱之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来的效果胜过朗读磁带。(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7分钟)明确:(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无风声、响晴、温晴(对比手法)二(25)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24)和“水”(5),突出“温晴”的总特点。三(6)总结、点题。目的:培养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四)具体讲析第1段(思考题用课件显示,10分钟)1、学生默读全段,根据思考题回答。2、齐读感悟目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五)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一)(5分钟)目的:即时反馈练习,以提高课堂质量。(六)课堂小结(3分钟)(七)布置作业(5分钟)1、品读、赏析25段,背诵第3段。2、想想这部分具体描写了济南“山”和“水”的什么特点。3、找出比喻、拟人句,说说妙在何处。目的:为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作好准备;做到读、说、写能力训练相结合。五、板书设计一(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山(24) 小雪后的山二(25)具体描写,突出“温晴” 城外远山水(5):清亮三(6)总结、点题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