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69762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不同的一项是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B. 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沛公居山东时/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不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夫人”:古义:那个人。B项,“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贫穷,生活贫穷

2、,经济困难。C项,“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十分,极。D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故本题选C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B.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 嘉为先言于秦王/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

3、法的正误。A项,“其”: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代词,指郑国。B项,“微”:形容词,低微;如果没有。C项,两个“之”都是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于”:介词,对;介词,在。故本题选C项。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道芷阳间行B.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夜缒而出,见秦伯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项伯杀人,臣活之D.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D项,

4、闻,使动用法;怪,意动用法。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军”:驻军;“道”,取道。B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函”,用盒子;“夜”:连夜,在夜里。C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方法,“从”:使从;“活”:使活。D项,“闻”:动词的使动用方法,使闻;“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故本题选D项。【点睛】常见文言词类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的“蹄”本是名词,后面接宾语“之”时,“蹄”活用为动词“踢”。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其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前面有结构助词“所”,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故用作动词“用网捕捉”。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如 “秦师遂东”,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

6、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如“天子不得而臣也”,“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 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如“故王不如东苏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 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孟尝君客我”,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二)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动词的使

7、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活之”即“使之活”。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如“晋侯饮赵盾酒”。“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动词的为动用法。如“死国可乎”,“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4.从文言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B.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从文言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其他三项宾语前置。A项,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即“为何”应为“何为”。B项,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即“何操”应为“操何”。C项,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要前置,即“未之有”应为“未有之”。D项,潘判断句。故本题选D项。5.与下面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A.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与下面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例句是定语

9、后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例句与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句。故本题选A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藏青色西服季明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于大傻。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这景象有些独

10、特: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

11、劣的表演。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那是犯贱!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大傻急了,遍地

12、翻找,可横竖找不到。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就撇下大傻,先走了。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

13、那个装着西服的包。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6.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B. 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D. 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7. 在对比中写人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15、。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分析。8. 小说为什么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 D 7. (1)脏了吧唧的老磨和工友与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于大厦形成对比,凸显了于大厦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个性。(2)坐公交车时,老磨用泥灰和汗味抢占座位,而于大厦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从这一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截然不同的素养和精神风貌。(3)于大厦受伤前后老磨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对比。于大厦受伤前,老磨斥责于大厦穷烧;于大厦受伤后,老磨被深深触动,真正理解了大厦的行为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8. (1)藏青色西服是行文的线索,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2)藏青色西服是人物精神的外在体现。于大厦穿藏青色西服体现的是自尊和尊重他人,老磨和工友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自己穿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提升。(3)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象征,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老磨和工友的转变换来乘客平和的目光,意味着人们的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深化了小说主题。(4)以“藏青色西服”为题,显得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小说表现的主题与“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关联不大,要从追求文明生活的角度把握主题,文中穿西服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体现,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的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