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9496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中考(湖南专用)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近两年的中考对本讲的考查相对集中。隋唐的科举制度,2016年有5个地市考查,其中湘潭2015、2016两年都有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2015年有4个地市考查。2017年可能通过对历史图片或历史地图进一步了解隋唐的历史,如科举制、唐和吐蕃的交往及唐的对外交流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是考查重点,可能会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小问为主进行考查。,考点12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识记),考点13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识记),考点14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常考点),考点15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识记),考点16 唐太宗和

2、“贞观之治”(运用,常考点),考点1718 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识记),考点19 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识记),考点20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理解),2016年4月18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主要讲话。他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结合以上热点可考查北魏孝

3、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融合的一次总结。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风俗,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例1】(2016年株洲改编)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公元前3世纪初期 B.公元3世纪20年代 C.公元前2世纪初期 D.公元2世纪20年代,考点12 三国鼎立,B,【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

4、,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229年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属于公元3世纪20年代,世纪换算公元千百位数加1。 【答案】B,【例2】(2015年常德)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考点13 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B,【解析】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是在宋代,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

5、发展迅速,南北发展趋向平衡,说明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黄河流域,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C项错误;全国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是在南宋时完成,D项错误。 【答案】B,【例3】(2016年湘潭)属于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是( ) A改革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安抚流民,考点14 孝文帝改革,C,【解析】题干中提到“促进民族融合”,以此为标准进行分析可知,只有“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C,【例4】(2016年长沙)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6、(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考点15 隋唐科举制,【解析】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答案】C,C,【例5】(2016年衡阳)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被魏征劝谏之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考点6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C,【解析】由题干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

7、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轻徭薄赋,戒奢以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开创了“贞观之治”。 【答案】C,【例6】(2015年怀化)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考点1718 武则天和“开元盛世”,D,【解析】这是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对“开元盛世”的描述,意思是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开元盛世”出现在唐

8、玄宗统治前期,D项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开创的局面,隋文帝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ABC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例7】(2016年湘西)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郑和,考点1920 唐与吐蕃的交往;遣唐使、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唐朝”,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称印度为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答案】B,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