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89988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思短章 平和为美 平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宽容是平和的外观。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冷静是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平和的人,眼界极高。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坚石般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天心,天青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 平和的人,执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自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

2、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 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修身名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赏读: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赏读:要想让人不知道,就莫如不做。后衍变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君子成人之美。 论语颜渊,赏

3、读:君子乐意促成他人的好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卦,赏读: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按今天的理解,它是要求我们要有充沛的爱心、崇高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是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

4、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二、文体常识 1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

5、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2道德经的影响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 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短短五千余字,其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预习作业 一、一词多义,名词,交情,相当于“夫”,

6、无义,连词,因此,名词,原因,名词,老朋友,形容词,原来的,通“嘱”,告诉,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副词,轻易,动词,交换,动词,依从,动词,隶属,动词,连续,名词,类,辈,名词,同一类的,这些人,动词,是,系,动词,责怪,动词,弃绝,抛弃,形容词,陡峭的,动词,断,形容词,风景美好,动词,看,介词,向,朝着,动词,期盼,名词,念头,动词,取道,动词,显露,表现,动词,看见,动词,谒见,求见,动词,接见,动词,会见,会面,介词,表被动,动词,说出,名词,道路,名词,方法,名词,主张,名词,仁政,名词,名分,名词,名称,称呼,动词,指识其本名,动词,出名,二、词类活用 1道可道,非常道_ 2名

7、可名,非常名_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 4小国寡民_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_ 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名词作动词,言说,说出,名词作动词,叫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使变少,三、文言句式 1道可道,非常道_ 2无,名天地之始_ 3天下莫柔弱于水_ 4莫之能胜_ 5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 6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四、名句默写 1道可道,非常道;_,_。 2_,斯恶已;_,斯不善已。 3绝圣弃智,_;绝仁弃义,_,绝巧弃利,_。 4天下莫柔弱于水,_,_。,而攻坚强者,名可名

8、,非常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皆知善之为善,民利百倍,民复孝慈 盗贼无有,莫之能胜,主旨归纳 节选的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自然”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这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重点突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提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能够命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

9、道理。二、客观事物的真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第一章,带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是什么?这表现了老子怎样的宇宙观?,提示 在老子看来,“无”,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一种哲学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

10、,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老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认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道理吗?,提示 这是老子智慧的核心,是作为老子向世人推出的济世安民的两大法宝,是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行不言之教”是希望通过每个人的自身实践活动去参悟大道,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

11、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提示 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根本转变了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今天我们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虽然这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善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提示 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

12、”使人类的传统观念根本转变了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今天我们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虽然这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善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提示 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人民得到百倍的好处,必须抛弃聪明智慧、虚仁假义、伪诈贪欲,使人民重新回到单纯朴素、清心寡欲的原始状态,用无为的原则去管理。 老子的主张显然是片面的。时代要前进,社会要发展,人

13、类的聪明才智总要提高,这是主流。当然,聪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从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这绝不是知识、智慧本身的罪过。老子关心并希望社会稳定,希望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有积极作用,但作为给社会开出的药方,却是错误的。,文本审美 老子虽为语录体,却无对话与场面描写,也无设教授学的痕迹,是更为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今本老子结构完整,文辞精练,大体有韵,体近诗歌,加之“玄之又玄”的哲学思想,使“五千言”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 鲁迅曾指出,老子“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认为其之所以讲究用韵,是为了供人诵读传记。其他文学评论家,如张振镛也认为:“其文理精而词简,整齐而有韵,盖冲口而出,自

14、有声律。”认为老子用韵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发之于天籁,本之于自然”的结果。更有人认为:“老子五千言,确是一部辞意锤炼的哲学诗。”,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形象来阐发哲理,赋予虚无缥缈的自然道理以形象化、具体化。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回味无穷”,“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姿的比喻,给老子增添了艺术光彩,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老子中比喻不仅仅是一般的“举他物以明之”的修辞手法,而是“往往借助丰富的想象以构成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想象表现为联类无穷的思维运动,使比喻具有联想功能,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抒情色彩。,在句式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排比、对偶、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一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老子句式长短变化,错落有致,造成了音节的抑扬顿挫,缓疾协律,既有形式参差之美,又有明快雄健的节奏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长短不一的句式交错出现在作品中,其形式便有参差变化之妙,其语气也有起伏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