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6685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与环境(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考纲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解读 1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及城市化的过程。2掌握: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比较城市化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产生的环境污染。3应用: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2课时 城市化及其影响,1含义与标志,考点一 城市化,知识整合,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一,第二、三,乡村,城市,2城市化的意义,【点睛】 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3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地区差异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_。 (2)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社会经济发展,趋缓,快,高,低,逆城市,不合理,深度思考,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图,我们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为郊区城市化阶段。,(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

4、展速度快。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知识拓展】 (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2015洛阳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1)(2

5、)题。,题组递进,(1)2007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 C旧城区的改造 D逆城市化的进行 (2)据图可知 ( )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 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区域的城镇,解析 第(1)题,2007年至2050年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这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第(2)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6、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超过其农村人口。 答案 (1)B (2)D,(2014课标,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走进高考,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此务工,城市周边农民自建住房的

7、目的就是为附近务工人员提供相对廉价的居住环境,同时当地居民还可提高经济收入。第2题,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得城市住房紧张,同时也促使房价过度增长,因此,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租住在城市周边房价相对低廉的地方。 答案 1D 2B,(2014四川文综,910)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

8、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解析 第3题,与1990年相比,2010年在离市中心2千米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分别减少了约25万人/km2和09万人/km2,A、B项错误。而在8 km和10千米附近分别增长了约03万人/km2和06万人/km2故C项错误,D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距市中心6 km以内地区人口密度降低,距市中心6 km以外的区域人口密度升高,说明该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意味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城市等级并不一定提高,故A项错误,C项错误。,城市地租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市中心附近常住人口大幅减少,说明市中心地租水平增长较快,B项错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9、调整,如市中心区住宅的减少、商业功能的强化、城市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等,都会导致市中心区人口密度的降低,D项正确。 答案 3D 4D,(2013安徽文综,2324)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56题。,5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微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 第5题,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

10、,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逆城市化是由于交通拥挤、治安混乱、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的“空心化”现象。由图中城市化水平和就业结构可知,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第6题,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

11、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重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答案 5B 6D,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整合,热岛效应,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功能分区,二、三,分散到集聚,当地,文化交流与融合,2城市环境问题,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问题及表现形式,深度思考,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

12、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2)题。,题组递进,(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 水泥路面多 下水道多 绿地多 人口多 A B C D (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 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禁止开采地下水 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 B C D,解析 第(1)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

13、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2)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答案 (1)A (2)C,2(2015盐城模拟)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晴天日平均值约17C,最大值约37C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C,最大值约24C 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

14、是 ( ) 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海陆热力性质显著 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 B C D 答案 (1)A (2)B,(2012福建文综,4)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第1题。,走进高考,1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通过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故A项正确;合理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C错误

15、;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D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故B项错误。 答案 A,(2011江苏地理,2122)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双选),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 A B C D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解析 第2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3题,防治城市内涝,就是使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答案 2AC 3BD,(2010北京文综,11)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2004年与1982年相比,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