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8609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8讲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静电场,第8讲 习题课:电场能的性质,1.会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特点. 2.能求解电场力做的功和电场中的电势.,目标定位,二、电场强度和电势的理解,三、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电势能的综合,栏目索引,一、电场线、等势线和运动轨迹,对点检测 自查自纠,一、电场线、等势线和运动轨迹,典例精析,例1 如图1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 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 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由此 可知( ) A.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速度大小大于在Q点时的速度大小 B.带电粒子在P点时的电势能比在Q点时的电势能大 C.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动能与

2、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时的小,比在P点时的大 D.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在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图1,解析答案,总结提升,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Ema,又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得出Q、R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EREQ,则带电粒子在R、Q两点处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RaQ,故D项错误; 由于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只有动能与电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带电粒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故C项错误; 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与速度、合外力的关系可知,带电粒子在R处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沿电场线向右.假设粒子从Q向P运动,则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速度增大,假设粒

3、子从P向Q运动,则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 A,总结提升,总结提升,(1)速度方向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所受电场力的方向沿电场线的切线方向或反方向,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指向曲线凹侧. (2)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方法 电场力做功: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利用公式法:由Epq知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返回,例2 如图2,P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

4、小分别为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 ) Aaaabac,vavcvb Baaabac,vbvcva Cabacaa,vbvcva Dabacaa,vavcvb,图2,解析答案,方法点拨,解析 由库仑定律F 可知,粒子在a、b、c三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为FbFcFa,由a ,可知abacaa.根据粒子的轨迹可知,粒子Q与场源电荷P的电性相同,二者之间存在斥力,由cba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且Wba|Wcb|,结合动能定理可知,vavcvb,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方法点拨,返回,方法点拨,已知等电势面的形状分布,根据电场线和等势面相互垂直绘制电场线,

5、再根据轨迹弯曲方向找电荷的受力方向,结合运动轨迹或路径,判断功的正负;由电场力做功正负确定动能及电势能的变化.,典例精析,二、电场强度和电势的理解,例3 如图3所示,在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A、B、C三点,A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B点为连线上距A点距离为d的一点,C点为连线中垂线上距A点距离也为d的一点,则下面关于三点电场强度E的大小、电势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EAECEB,ACB B.EBEAEC,ACB C.EAEB,EAEC,AB,AC D.EAEB,EAEC,AB,AC,图3,解析答案,总结提升,返回,解析 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如图所示,根 据电场线的疏密分布知

6、,A点的电场线比C点密,B 点的电场线比A点密,则EBEAEC;等量异种点 电荷的中垂线为等势线,则A点的电势与C点的电势相等,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A点的电势大于B点电势.所以ACB,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 B,总结提升,返回,总结提升,(1)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直接关系.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也不一定为零.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高. (2)比较电势的高低,应主要把握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若两点不在同一电场线上,应通过等势面,转化为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电势的比较.,三、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电势能的综合,典例精析,例4 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光

7、滑绝缘直杆AC与半径 为R的圆周交于B、C两点,在圆心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 B点为AC的中点,C点位于圆周的最低点.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套在杆上的带负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点 由静止开始沿杆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点距过C点的 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3R,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出 .求:,图4,(1)小球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 因为B、C两点电势相等, 故小球从B到C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解析答案,(2)若以C点作为参考点(零电势点),试确定A点的电势.,解析 小球从A到C,重力和电场力均做正功, 所以由动能定理有mg3RW电 , 又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

8、关系:W电EpAEpCqA(qC). 又因为C0, 可得A .,解析答案,方法总结,返回,方法总结,返回,计算电场力做功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利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求解:WABEpAEpB. (2)利用WFd求解,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3)利用公式WABqUAB求解. (4)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对点检测 自查自纠,1,2,3,4,1(电场线、等势线和运动轨迹)(多选)如图5所示, 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 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 过N点,可以判定( ) A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 B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 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

9、场力大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D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图5,解析答案,1,2,3,4,解析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故选项A正确,B错误;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同一粒子受到的电场力越大,故选项C错误;粒子从M点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答案 AD,1,2,3,4,2.(电场线、等势线和运动轨迹)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 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如图6中虚线所示,图中一 组平行实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B.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 C.如果实线是

10、电场线,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D.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图6,解析答案,1,2,3,4,解析 若题图中实线是电场线,电子所受的电场力水平向右,电场线方向水平向左,则a点的电势比b点低,C错误; 由于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子的电势能减小,所以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所以A正确; 若实线是等势面,由于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电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则电场线方向向上,则a点的电势比b点高,从a到b电子做负功,所以电势能增加,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小,故B、D错误. 答案 A,1,2,3,4,3.(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理解)

11、下列四个图中,a、b两点电势相等、电场强度也相等的是( ),解析答案,1,2,3,4,解析 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等间距的平行平面,A中a、b两点不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这两点的电势是不相等的,但这两点的场强相等; B中a、b两点在同一个等势面上,电势相等,但这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C中a、b两点对称于两电荷的连线,所以电势相等,但在中垂线上场强的方向是平行于中垂线的,而且都指向外侧,故两点的场强的方向不同; 在D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场强的方向是沿连线的,而且方向相同,故本题选D. 答案 D,1,2,3,4,4.(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的综合应用)如图7所示.Q为固定的正点电荷,A、B两点在Q的正上方和Q相距分别为h和0.25h,将另一点电荷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点时速度正好变为零,若此电荷在A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为 ,求:,图7,(1)此电荷在B点处的加速度;,答案 3g,方向竖直向上,解析答案,1,2,3,4,返回,(2)A、B两点间的电势差(用Q和h表示).,解析 从A到B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0.25h)qUAB0,解得UAB .,解析答案,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