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647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 新课标 人,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常发生煤气中毒事件.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1)似雪没雪花,叫冰没冰碴,无冰可制冷,细菌难安家. ( ) (2)左侧半圆,右侧整圆,“半圆”取暖,“整圆”助燃,来去无影,有毒能燃. ( ),说出你所知道的碳单质和含碳的化合物,按要求填写在以下括号中. 1.石灰水变浑浊时

2、形成的白色固体( ) 2.碳单质( ) 3.正四价碳的氧化物( ) 4.含碳的酸( ) 5.正二价碳的氧化物( ),干冰,一氧化碳,猜谜语,写一写,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注意:点燃CO和空气的混合气也能发生爆炸!要注意安全!在点燃CO之前也要先检验CO的纯度.也是用爆鸣法检验.,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结 论:,操作:,点燃纯净的CO.,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具有可燃性:,CO燃烧的产物是CO2:,煤炉中的化学,点击播放视频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现象:,CO燃烧

3、,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 具有可燃性.,1.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一、CO的物理性质,无色,无色,气态,气态,无味,无味,1.997克/升 ( 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1体积CO2 ),1.250克/升 ( 比空气稍小),难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0.02体积CO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如何鉴别一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氢气,检验燃 烧产物,生成二氧化碳,生成水,氢气,一氧化碳,现象:,结论:,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CO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CO有剧毒!人在CO达到总体积0.02%的空气

4、中,持续2 h3 h 即出现中毒症状.,二、一氧化碳的毒性,CO与Hb的结合能力是O2与Hb结合能力的200300倍,【议一议】,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注意哪些事项?,关闭气阀,打开门窗,禁止烟火(现场也严禁拨打电话,防止静电产生火花),室外求救,让人及早发现煤气泄漏,3.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4.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不易发现.,现象:,结论:,操作:,将

5、纯净的 CO 通过灼热的CuO,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并对尾气处理.,黑色的CuO粉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套装置中增添了尾气处理装置。,三、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三、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上述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有什么不足之处? 谈谈下面装置与之比较有何优点?,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点击播放视频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分析,CO CO2,CuO Cu,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在反应中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铜

6、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你知道吗?,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液化气、天然气等含碳燃料在不充分燃烧时都会有CO生成.,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此实验装置还能做哪些改进?, 由此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哪些物质的性质?你能写出哪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议一议】,点击播放视频 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实验现象:发出蓝色的火

7、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还原性:CO+CuO Cu+CO2的应用:冶金工业. (3)有毒:一氧化碳有毒,会引起煤气中毒.机理:一氧化碳被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预防:适当通风.,1.(2014衡阳中考)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 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 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A说法错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说法错误.CO的密度

8、比空气的略小,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说法错误.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说法正确.,D,2.(2014郴州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CuO+CO Cu+CO2可知,CO具有还原性,B.金刚石、石墨、C60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C.CO2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两种气体,解析:一氧化碳在此反应中夺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A正确.碳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B正确.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C错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

9、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D正确.,C,3.煤气是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是许多城市居民家用的一种主要燃料.为了更多地了解煤气,某校903班琦琦同学上网查询了下面一段材料:煤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极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升一氧化碳约重1.25 g;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冶金工业中,通常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氧化碳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质上是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

10、水和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一氧化碳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种气体;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物质,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发生煤气中毒;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硫醚等,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就可以通过嗅到硫醚等物质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阅读上面材料后,你发现一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一氧化碳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解析:根据题干叙述可知,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25 g/L,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具有还原性,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答案:物理性质有:颜色为无色;没

11、有气味;状态为气态;溶解性为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化学性质有:可以燃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血红蛋白结合.,4.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性质:能燃烧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 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 (写一条).,解析:(1)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错;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因为一氧化碳能够燃烧,所以可以作燃料,故C正确;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而导致缺氧中毒,故D正确.(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铜生成的现象是黑色CuO变成红色固体;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两个现象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1)A (2)黑色CuO变成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123页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二、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