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586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必 修 三,第一单元整合提升,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概述,1命题规律:本专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名言诗句、民族文化状况为背景;另一种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特征。试题命制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常以历史文化资源、中外文化交流、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如2014山东文综42(2)题。,2命题趋势:(1)结合历史事实、名言警句、模范人物事迹,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结合我国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问题

2、,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3)结合我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和重大文化活动,说明发扬“中国精神”或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体系构建,一、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要点整合,(3)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

3、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 (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反过来又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

4、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青少年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 (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5、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设问模式 (1)当前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你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 (3)结合材料分析他们是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答题模板,答题要素 (1)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提示:旗帜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6、“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立足于实践(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评析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题型特点 评析类非选择题,一般是以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学生对试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这类试题由于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课标卷、福建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几乎每年都有一道评析类非选择题,山东文综卷、江苏单科卷也经常以评析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解题指导,解题方法 1评析类非选择题一

7、般有两种形式。 (1)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析,福建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山东文综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步,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2)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

8、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课标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观点。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个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字型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

9、,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地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书法家的行书“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 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有人建议,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光大书法艺术就应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一部分进行考核。,你是否赞成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

10、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 答案示例一:赞成。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能引起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重视,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但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并不是光大中国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答案示例二:不赞成。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小学应重视传承汉字书法艺术。但是,中国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

11、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书写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加之,不同的人由于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不同,对同一书法艺术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衡量书法作品优劣的统一标准。因此,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是不恰当的,不能将此作为光大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解析 此类题型,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考查点。无论赞成哪种观点,重在自圆其说,若回答赞成,需要回答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若回答不赞成,需要回答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中国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书写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加之,不同的人由于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不同,对同一书法艺术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衡量书法作品优劣的统一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