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548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说出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成因,并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1.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 ,实线N: 。,横波(S),纵波(P),(2)分层,答案,2.岩石

2、圈:地壳与 以上的地幔部分。图中字母 。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 的主要发源地。,地壳,地幔,17,软流,莫霍界面,软流层,E,岩浆,层,1.岩石圈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案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答案,【思考】,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答案,岩浆岩,地壳上部,玄武岩,石灰岩,沉积岩,变质岩,大理岩,2.地质作用,答案,a表示_ bc表示外力作用 d表示_ e表示_,3.循环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上升冷却凝

3、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矿产资源,地貌景观,物质交换,2.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答案 不可以。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也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先转化成岩浆后再形成岩浆岩。,返回,答案,【思考】,探究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1)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分界面由表到里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答案,(2)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在地球内部

4、传播时表现出哪些特点?,答案,答案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变化较大。,(3)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一层?岩石圈和地壳有什么关系? 答案 来自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答案,反思归纳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2)地壳和岩石圈的联系和区别 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很容易混淆,具体差别如下表所示:,探究点二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

5、什么差别?,答案,答案 其差别如下表:,(2)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答案,答案 物质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有可能存在化石。,(3)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在哪里容易发现变质岩?,答案,答案 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活动过程中会提供变质岩形成所需要的高温、高压作用,所以通常在岩浆岩附近容易发现变质岩。,(4)概述岩石圈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答案,答案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反思归纳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

6、石的形成及特点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对比分析三大类岩石:,(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a.图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转化的,这种转化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称为地壳物质循环),可用下图表示:,b.表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依据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可总结基本规律如下表:,拓展延伸 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下,岩石是上覆为新。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年龄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年龄越新。如下图中岩层位于岩层之上,则岩层比岩层后形成。 (2)侵入在后。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于其他岩石之后。如图中岩层和岩层都为侵入型岩石,

7、且都在岩层中有 分布,所以形成都晚于岩层。岩层与 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岩 层,故岩层形成晚于岩层。,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A,对点训练二 地球内部圈层 2.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破裂过程和发生机制,寻求监测

8、余震的有效方法。经过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讨论,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区布设三口2 0003 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据此分析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 (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1,2,3,4,5,6,解析答案,解析 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为2 0003 000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B项正确。,B,对点训练三 三大类岩石的特点 3.如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 ),1,2,3,4,5,6,解析答案,解析 由图中看出甲处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乙处附近有岩浆侵入,

9、会使其岩性发生变化。,C,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岩浆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解析答案,对点训练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45题。,1,2,3,4,5,6,4.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 B. C. D.,解析 昆仑玉和大理岩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属于变质岩类。,D,5.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 B. C. D.,1,2,3,4,5,6,解析答案,解析 在外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古生物

10、容易进入,最后形成沉积岩中的各类化石。,A,解析 C类岩石由岩浆形成,因此为岩浆岩;A类岩石是由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应为沉积岩,则B为变质岩。,(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 A_;B_;C_。,综合提升 6.读“某地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解析答案,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1,2,3,4,5,6,(2)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作用和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作用和_作用形成沉积岩。,解析答案,解析 考查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

11、结成岩,(3)用图中数码填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_; b.大理岩的形成_; c.含煤岩层的形成_; d.海底火山喷发_。,1,2,3,4,5,6,解析 a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外力的侵蚀环节,应为;b大理岩为变质岩,因此对应;c含煤的岩层属沉积岩,因此为;d海底火山喷发属岩浆活动,应为。,返回,解析答案,教材P26 问题 图中展示了山地、平原、沙丘、河谷等地貌类型。 山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因地壳岩层抬升而形成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水流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平原。在干旱地区,沙粒等物质,经风力搬运、沉积等作用,形成沙丘。河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地貌。 教材P29 活动 1.如图所示。,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2.岩石圈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活动场所;岩石圈表层的土壤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建筑、修路所用的石料来自于岩石圈,烧制水泥、石灰的石料也来自岩石圈。多姿多彩的岩石圈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