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4959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文言知识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从流飘荡 从:_ (2)一百许里 许: _ _ ( ) (3)猛浪若奔 奔: _( ) (4)互相轩邈 轩邈: _( ) (5)蝉则千转不穷 转: _ ( ),顺,随,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 约数,左右 古今异义,飞奔的马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词类活用,通“啭”,鸟叫声 通假字,(6)鸢飞戾天者 戾: _ ( ) (7)经纶世务者 经纶: _ ( ) (8)窥谷忘反 反: _( ),至 古今异义,筹划 古今异义,通“返” 通假字,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则:蝉则千转不穷_ (2)者:经纶世务者_

2、,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代词,的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 _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

3、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五柳先生传,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_( ) (2)亦不详其姓字 详: _( ) (3)每有会意 会: _ ( ) (4)亲旧知其如此 亲旧: _( ) (5)或置酒而招之 或: _( ) (6)造饮辄尽 造: _ ( ),处所 古今异义,体会,领会 古

4、今异义,亲戚朋友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有时 古今异义,知道 词类活用,往,到 古今异义,(7)期在必醉 期:_ (8)环堵萧然 萧然:_ (9)晏如也 晏如:_ (10)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_ (11)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_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_ (13)衔觞赋诗 觞:_,期望,安然自若的样子,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空寂,辈,同类,酒杯,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其:亦不详其姓字 _ (2)因:因以为号焉 _ (3)以:因以为号焉 _ 以此自终 _ 以乐其志 _ (4)为:因以为号焉 _ (5)而:既醉而退 _ (6)之:或置酒而招之 _ 黔娄之妻有言

5、_,代词,指五柳先生,介词 把,介词, 凭借,连词,来,于是,就,动词,作为,连词,表顺承,代词,指五柳先生,结构助词,的,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_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_ _,(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

6、,(陶渊明)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4.“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学习不透彻,工作不深入。而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 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人生志趣有关,读书不在谋 利,而在于满足求知和精神的享受,所以“不求甚解”。,马 说,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在括号内写出文言现象。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 (3)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_ 或:( ) (4)食马者 食:_ (5)才美不外见 见:_,只是,吃一顿有

7、时,古今异义,通“饲”,喂(通假字),两马并驾,同“现”,表现(通假字),(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 等: (7)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 (8)策之不以其道 策:_ 道:_ (9)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 (10)执策而临之 临:_,犹,尚且同样 (古今异义),用鞭子打 (词类活用) 正确的方法,通“才”,才能 (通假字),面对,怎么 (古今异义),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1)而:而伯乐不常有 _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 执策而临之_ (2)于:祇辱于奴隶人之手_ (3)以:不以千里称也_ 策之不以其道_,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介词,在,连词,表顺承,介词,凭借,介词,按照,(4)之:马之千里者_ 虽有千里之能_ 食之不能尽其材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 (5)其: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 其真无马邪_ 其真不知马也_,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助词,补充音节,不译,代词,指千里马,难道,表反问,恐怕,表推测,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