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3202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4讲走近细胞课件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 课标版,第4讲 走近细胞,考点一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材研读,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2.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连线),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细胞 。,3.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生物圈 。植物没有 系统 层次。,4.病毒 不是 (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统。,5.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 单细胞生物 。 名师点睛 (1)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 “系统”这一层次。 (2)病毒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是生物;但无细胞结构,不能独 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

2、性和统一性,一、细胞学说 1.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和施旺 。,2.内容 (1)组成: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 细胞和细胞产物 所构成。 (2)功能:细胞是一个 相对独立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 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来源:新细胞可以从 老细胞 中产生。,3.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 细胞统一性 和生物体结 构统一性。,二、多种多样的细胞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2.辨析蓝藻与细菌 (1)补充完善两图中相应细胞结构名称。 核糖体 拟核 拟核 细胞膜 核糖体 。 (2)图A为 细菌 结构模式图,图B为 蓝藻 结构

3、模式图。 (3)图B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3.将下列真、原核生物序号填入所属集合中。 a蓝藻 b绿藻 c发菜 d念珠藻 e颤藻 f紫菜 g硝化细菌 h酵母 菌 i链球菌 j玉米 k青蛙 l蘑菇 m支原体 n衣原体 巧学妙记 (1)常见原核生物的“一、二、三” (2)易与原核生物混淆的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4)图A和图B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 DNA分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原子、分子、细胞或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都属于人体的结 构层次。 (),2.病毒是一种

4、生物,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 (),3.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4.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5.(2013江苏单科,2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6.肝炎病毒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7.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8.(2016 课标全国,1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 程。 () 9.(2013海南单科,13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 10.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11.(2014天津理综,5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 的有无来确定。

5、 (),突破一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考点突破,2.细胞多样性的“两个”原因 (1)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 (2)根本原因:不同生物DNA的多样性;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失分警示 (1)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不等于说原核 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 (2)蓝藻属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完成光合作用的 场所是细胞质。,3.常考易错的病毒知识,疑难诊室 (1)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病毒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病毒营寄生生活,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 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

6、胞。 (2)病毒属于原核生物吗? 提示 病毒无细胞结构,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既不属于真核生 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 (3)病毒增殖时,模板、原料和场所由病毒本身提供吗? 提示 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病毒只提供模板,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 料、核糖体、tRNA都由宿主细胞提供。,1.“二看法”判断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2.辨析常见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2.辨析常见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考向一 依托实例或结构模式图,考查真、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答案 C 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原核生物不进 行减数分裂,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

7、尔遗传规律,变异类型也没有染 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D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转录 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进行,C正确。,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罕见细菌,每个集光 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 存。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由该细菌可知,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D.该菌是光能自养细菌,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 C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线粒体,有拟核,A、B错误;该 细菌含有集光

8、绿色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该菌是光能 自养细菌,有叶绿素,没有叶绿体,D错误。,考向二 联系医学病理,考查病毒的成分、结构与生活方式 3.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 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化学元素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 C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 错误;由题图可

9、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B错误;该病毒的RNA含有 C、H、O、N、P化学元素,C正确;高温可使该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 从而杀死病毒,D错误。,4.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很小的DNA病毒。下列与该病毒相关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用培养基进行HBV培养时,应适当添加动物血清 B.HB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分析HBV碱基种类和比例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 D.HBV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 C 病毒是寄生在活细胞内的生物,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A错 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核糖体,B错误;分析HBV碱基种类和比 例可以确定其遗传物质是DN

10、A还是RNA,是双链还是单链,C正确;HBV 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由浆细胞 产生抗体,D错误。,突破二 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熟记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2.理解显微镜的物镜、目镜与成像特点 (1)物镜与目镜的区分 区分物镜和目镜,看有无螺纹。有螺纹的是物镜,没有的是目镜。 区分倍数看长短。物镜长的倍数大,目镜短的倍数大。还可看物镜镜,头离标本的距离,倍数越高,物镜镜头离标本越近。 (2)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3)显微镜成像特点 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为放大的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 “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移动规律:若物像在

11、偏左上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 动,即“偏哪向哪移(或同向移动)”。,1.“图示法”计算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 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 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 )=m/10(个)。 (2)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 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 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 )2=m/100 (个)。,2.“两动法”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物位置 疑难诊室

12、 (1)显微镜视野中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 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 不均匀造成的。 (2)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提示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 放大倍数。,考向一 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1.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 A.用高倍镜观察,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

13、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答案 C 用高倍镜观察,应将视野调亮,故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 圈,A正确;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装片的移动方向与物 像偏离的方向一致,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 移动装片,B正确;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在低倍镜下将物像移到视 野的正中,然后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不需升高镜筒,C 错误,D正确。,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 观察 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

14、用更大的光圈和凹面反光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 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答案 B 使用高倍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不能直接使用高倍 物镜观察;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和凹面反 光镜;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至 物像最清晰;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考向二 依托实例考查显微镜观察细胞数目、相关结构和物质变化情况 3.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 mm、0.5 mm表示 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

15、列问题:,(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 镜,在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实验中,应 先用图中 (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 0和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 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载玻片间的 距离组合为 (填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 倍。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 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 个。 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 异物仍可观察

16、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 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 以上叙述回答: 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 。 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 。,答案 (1)物 甲 (2)b、c、A 600 6 d B (3)气泡 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解析 (1)图一镜头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 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载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 大倍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