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2224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6.20 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一、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传统交通工具:轿子和马车。 2.新式交通工具: (1)出现:_后,轮船、火车等逐渐从西方传入。 (2)发展。 洋务运动中,_首次制造出铁甲船和钢甲船。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_”。 (3)影响:促进了商品流通,方便了人们交往。,鸦片战争,江南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3.新式通讯工具: (1)出现。 电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了从_到上海的第一条电报 线。 电话:1877年在_内首次使用电话。 (2)发展:民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3)意义:方便了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香港,上海租界,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1.报

2、刊: (1)出现。 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是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_。,中外新报,(2)盛行。 _时期,中国人自办报刊之风盛行。 _后,报刊数量和销量增多,盛极一时。 (3)代表: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最为著名。 (4)意义: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人们_ 的重要媒介。,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申报,针砭时政,2.出版业: (1)出现:_时期,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出现。 (2)代表: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 (3)作用:在广泛传播西方_和科学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和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娱乐方式的变化:19世

3、纪末20世纪初,_和电影艺术从西方 传入中国。,戊戌维新,商务印书馆,先进思想,照相技术,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背景:_的胜利和近代工业、商业、交通业、通讯业的发 展。,辛亥革命,2.表现: (1)发型: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男子逐渐剪 掉了辫子。 (2)服饰:废止了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新式服装如_、西服、 新式旗袍流行。 (3)称号:“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_”“君”,政治理想 相同的人互称“同志”。,剪辫令,中山装,先生,【数字记忆】 一份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办。 一个书馆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二部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

4、声影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三大变化变习俗、变礼节、变称谓。,【知识拓展】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入带来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影响,冲击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3)外部的刺激,推动中国政府及人民不断推行各种新的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史料解读】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解读】这段材料突出表达了铁路的重

5、要性。近代中国铁路的出现,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知识构建】 A:_ B:_,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历史线索】 随着近代中国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欧风美雨把西方的近代文明带到了中国。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人们思想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尽管这些变化很有限且微不足道,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人这样形容近代以前的中国: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传媒基本靠手,见面就是叩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有何变化呢? 人物介绍:

6、张生,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身份为苏州丝绸商人。,【交通通讯篇】 (1)张生因为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1885年,张生要紧急往京城送一批丝绸,他可以选择哪些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呢? 提示:轮船和火车。 (2)张生想进一步确定货物的数量和样式,他可采用哪些新的方式尽快联络到远在京城的买家呢? 提示:电报和电话。,【文化生活篇】 (3)张生亲自去京城送货,顺便考察一下北方市场。到了京城,他特别想把京城风景带回苏州与家人一起欣赏,为此煞费苦心。好在他发现了一种新玩意儿,让他家人感觉身临其境。他到底使用了什么? 提示:早期照相机。 (4)转眼到了1905年,张老爷子到京城参加商会活动时又遇到一

7、件新鲜事看活动照相,京剧大师谭鑫培在画上表演。这是怎么回事? 提示:我国早期电影出现。,(5)1912年1月2日,70多岁的张老爷子已经富甲一方,他赋闲在家,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想了解有关昨天大总统上任的事情,又有什么途径呢? 提示:通过我国发行的中文报纸申报了解。 (6)张老爷子还喜欢看书,这些书大多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个机构叫什么名字呢? 提示:商务印书馆。,【社会习俗篇】 (7)张老爷子因为看不惯小孙子的装扮,独自生起了闷气。还没消气的他得知大总统刚上任的消息,决定专程赶到南京,一睹大总统的风采,顺便看看最新的世道,省得孙子批评他不进步。从张老爷子的南京之行中,概括近代社会习俗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提示:剪辫、易服、废缠足、改礼节和称谓等。,【原因分析篇】 (8)南京之行,老爷子终于明白过来,这辈子经历的种种变化其实挺好。他只是不明白: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同学们能帮老爷子解答这些疑惑吗? 提示: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辐射,带来变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带来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