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1934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人口的变化,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呈现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思维导图,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 居住地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 跨国界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 移活动。,(2)特点 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 北美洲 、南美洲、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 发展中国家 流向 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 区移居的现象。 (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

2、口迁移 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 响,人们不得不大批迁移。 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 有计划、有组织地 进 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流量 增大 ,流向也发生了 明显的改变。,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 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2.经济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是 经济发展 、交通和通信,人们迁移的 主要目的都是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 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3.社会因素: 政策 、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 在影响

3、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经济因素 起着主导作用,但在特 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因素”。 1.“两个变化” (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2.“三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 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 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

4、素作重点 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 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 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 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 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 地迁移。,命题视角一 人口迁移的特点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 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

5、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答案 D 本题以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为 背景材料,考查图表分析和判读能力。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 知,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 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 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 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 减少,D项正确。,D,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答案 A 本题考查美、日、俄、德四国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变化规

6、律。该城市从19812000年的二十年中,国际净迁移的人口数量与自然 增长数量相当,人口国际净迁入量巨大,且当前总人口约1 300万,符合美 国的城市特征。美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纷纷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 迁移,导致国内净迁移量变大。日本城市人口国际净迁入量较小,俄罗 斯与德国无1 3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A,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 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 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 题。,(教师用书专有)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

7、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 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 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 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 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 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 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 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C,命题视角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8、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 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 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 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面三 题。,3.(2016课标,4,4分)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是近年来上海市 (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A,答案 A 本题考查产业升级和转移。由材料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 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应该是由其产业转型升级所致,A项正 确。,4.(20

9、16课标,5,4分)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 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上海市产业升级,其周边中小城市承接 了从上海市转移出来的产业,从而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适宜的就业机 会,故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C,5.(2016课标,6,4分)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已制定“十三 五”期间人口增

10、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故今后上海市引进的 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D,6.2017天津文综,12(1),4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答案 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 施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入的社会 经济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 高、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结合材料中“义乌市是著名的 国际商贸之都”回答两条社会经济原因即可。,考点二 人口迁

11、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 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 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 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 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1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 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命题视角一 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 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面两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 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B. C. D.,D,答案 D 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题中的因果关系 应是:城市工

13、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 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 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人口流动的知识。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 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故 A项错误,C项正确。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 误。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 提高,故D项

14、错误。,C,命题视角二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 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两题。,3.20052010年 (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答案 C 本题以人口迁移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 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但人口基数四川 大于贵州,故迁出人口数量应是四川多于贵州,故A项错误;迁入人口比 重上海大于广东,但人口基数广东大于上海,故迁入人口数量广东多于 上海,故B项错误;

15、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江苏、浙江相差不大,但人口的机 械增长率浙江远高于江苏,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故C项正确;天 津位于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故D项错误。,C,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 B 皖、赣、黔是人口迁出大省,且迁出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所 以人口迁移加剧了这几个省区的老龄化进程,故A项错误;沪、京、津是 人口迁入区,且迁入的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故人口迁移延缓了这三个 市的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农业人口

16、的大量外迁,提高了皖、赣、黔 的城市化水平,故C项错误;人口的迁入促进了沪、京、津的城市化发 展,故D项错误。,B,命题视角三 人口迁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 象。完成下面两题。,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答案 C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 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C,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 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该现 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 、C错误;该现象会导 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