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1830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 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必修2(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赤壁赋,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这年年底,在亲友的多方营救下,苏轼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他时时想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他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

2、心,思想更接近现实。 元丰五年(1082),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游览赤壁,写下了两篇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2.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3、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识通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解多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 (1)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

4、,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词用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分古今,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明句式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3)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4)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7.积名句 (1)(2015安徽卷)

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2015江苏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2014课标全国卷)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2014安徽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5)(2014四川卷)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6)(2013课标全国卷)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2013山东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8)(2013天津卷)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2013湖北卷

6、)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0)(2013四川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目标一】 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1.文章第一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第一段展示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第二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 3.“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声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美人”指诗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7、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4.从第二、三段的内容看,客人之悲从何而来? 参考答案:从歌声中来(仕途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目标二】 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手法 1.从全文的角度看,第一段写赤壁之下月夜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抒情的基调。 2.文章的第二段,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8、作用?,参考答案: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3.在文章的第三段中,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和曹操的人生结局;认为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 4.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而睡。这个结尾具有怎样的意味和作用? 参考答案: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被贬谪

9、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这篇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苏轼被贬黄州之初自己思想上的激烈斗争,作者是怎样显示自己两种思想的斗争的?请简要说明斗争的过程。 提示:作者将自己的两种思想,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赋体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

10、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小洲。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一叶之扁(pin)舟:一只小船。一叶,形容船小。匏(p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蜉蝣(f yu):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

11、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注: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不时之需:随时的需要。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踞虎豹:蹲踞在虎豹一样的岩石上。登虬龙:攀登上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

12、夷,水神。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思维训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薄暮:傍晚。薄,迫近。 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断崖:陡峭的山崖。 D.畴昔之夜 畴昔:昨天晚上。 解析:“畴昔”的意思是“从前”。“畴昔之夜”才是“昨天晚上”。 答案:D,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二段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

13、“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B.文章第三段最后部分写忽然有玄裳缟衣的孤鹤振翅横江,掠过小舟西去,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C.文章以浪漫的梦境收束,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正表现出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是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解析:B项,“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说法错误,此时的苏轼

14、也是孤独的,孤鹤孤独的形象正契合同样感受着孤独的作者之心。 答案:B,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苏轼就是一杯茶 放一小撮瘦细的茶叶在白瓷杯中,一股滚烫的开水冲下去,茶叶在滚水中上下翻腾、盘旋,然后慢慢绽开细嫩的叶片,水也渐渐地有了微微的绿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仿佛嗅到山野的气息,精神为之一振。,苏轼就是杯中被滚水反复冲泡的茶叶。,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如果苏轼没有在人生道路上遭受一次次的打击,哪来“坡仙”的名号?哪来后人的景仰?他如同杯中的茶叶,一次次贬谪如同沸水不断地冲泡。 第一次“冲泡”被贬黄州。他在黄州开荒、种地、酿酒、会友、夜游、赏月

15、,当然也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办事。他把生活中的苦日子过成了精神上的甜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惬意的日子。他能在雨中从容漫步得到乐趣,他能在月下泛舟长江飘飘欲仙,他能在东坡耕耘土地甘做农夫。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写就。“茶”散发“清香”,让世人沉醉。,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第二次“冲泡”被贬惠州。此时苏轼已经60岁。惠州属于岭南,属于边远荒蛮之地,被贬之人九死一生。他的侍妾朝云就是在此逝去的。惠州以慈爱的胸怀接纳了中原的这位才子,而苏轼也没有辜负惠州父老的热情相待,积极为当地百姓办学堂,开展文化普及活动,

16、使得荒蛮之地受到文化的渐染。,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第三次“冲泡”被贬儋州。苏轼再一次遭受打击,已到天涯海角的他,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帮助当地黎族百姓发展农业生产,使黎族百姓丰衣足食;他发展教育开办学堂,使当地第一次有了琅琅的书声,海南有了考中进士的历史;他倡导黎汉一家,百姓恩怨得到化解,生活和睦安康,他因此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他自己也说“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海南万里真我乡”,其心胸之开阔令人佩服。他以著书为乐,写下了一些风俗记录和历史批评,展现了多样的才华。“茶香”依旧,回味悠长。,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苏轼是一杯茶,是一杯清茶,但入口的感觉是苦。苏轼本人为人耿直,总是言国家之弊、百姓之疾苦。王安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