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1821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课件 新人教必修2(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游褒禅山记,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散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当年四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阐明了“志、力、物”的重要性以及“尽吾志”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

2、想的具体体现。就在写作本文后四年(1058),王安石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069年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虽不多却风格高峻。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

3、朱右最初将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了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识通假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多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 (1)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3

4、)而其见愈奇(“见”,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5)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6)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动词活用为名词,景象) (8)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 (“传”,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分古今,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明句式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词结构后置) (2)古人

5、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介词结构后置) (3)而卒葬之(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4)有碑仆道(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7)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7.积名句 (1)(2015广东卷)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2012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2011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目标一】 学习本文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1.第一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参考答案:写仆碑及碑上的文字,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充分体现了作者“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观点的依据。,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2.第二段从内容上看是记游,作者游了前洞与后洞,这两个洞各有怎样

7、的特点?为什么详写“后洞”?,参考答案:前洞:平旷 记游者甚众 后洞:窈、寒、深 记游者少 原因:为下文写未能尽兴地游览做铺垫。,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3.根据提示填空。 本文把 和 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会,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 ”和“ ”的道理。 参考答案:游览(游山) 治学 尽吾志 深思而慎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目标二】 领悟作者“深思而慎取”“尽吾志”的思想及其意义 1.文章的第一、二段记叙游山的经过,这与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有联系吗?联系在哪里? 参考答案: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这部分是后面议论的基础。由“其见愈奇”而产

8、生“乐”;由“不得极夫游之乐”而产生“悔”,于是引发下面的感慨议论。 2.在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引发出来的?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而慎取”。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而思慎取”的结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3.在这篇游记中,作者对“志”“力”“物”三者是怎样论述的? 参考答案:作者从顺序上肯定了“志”的重要,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作者对“志”的重要性,又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和申述,提出了“尽

9、吾志”的观点。,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1.这是王安石的一篇著名游记,它不同于一般游记的写法,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提示:一般游记以记游为主,兼以抒情;这篇文章以说理为主,因事说理。 参考答案: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在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但作者没有仅仅写游历的景观和乐趣,而是据此得到两条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想到达这样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于人不讥。这里是借游山喻人生哲理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

10、神去完成。二是对“华山”的“华”字读音的谬传而发的慨叹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2.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提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深思而慎取”是“尽吾志”的基础,“尽吾志”又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参考答案: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作者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11、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而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

12、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

13、,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注:辋(wng)川:作者族兄邵远平的别墅名。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四可楼:辋川别墅中的楼名。戒庵:名邵远平,字吕璜,号戒庵,又号戒三。清康熙进士。官光禄少卿,试鸿博,授侍读,至少詹事致仕,因其曾官侍读学士。故称其为“学士”。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梵呗:佛教作法事时的赞唱之声。,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思维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 寓:客居。 B.余游兴跃然 跃:高兴。 C

14、.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 亡:通“无”。 D.而举其姓名 举:推荐。 解析:D项,“举”应为“提起”“说起”之意。 答案:D,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月亮、西湖、峰峦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朗的湖山月夜图。 B.作者游兴盎然,先乘船,后步行,在游踪的叙述中透露出归隐山林的心愿。 C.作者通过贾似道宅第废址和林逋放鹤亭遗迹的对比,表明对二者的褒贬态度。 D.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又借景来抒发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B项,“归隐山林的心愿”有误。 答案:B,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

15、,每课一法,与王安石一起爬山 史德强 那年春天,五十岁的王安石终于有时间爬山了。 自幼年搬家搬到南京,历经两任知府,特别有事业心的王安石在成功竞聘到了宰相的岗位后,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大宋的事业机构改革。 改革确实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但改革政策触怒了最关键的一小群人,即那些既得利益者,又叫大地主大官僚阶级。于是,一个叫郑侠的画了一幅旱灾全景图,加之同事司马光勇敢地写了一封检举揭发信之后,王安石终于被赶下了台。虽然后来事情有了反复,但在爱子病逝之后,已至暮年的王安石,终于想通了,人类是复杂而多变的,而官场更加复杂,远不如花花草草可爱。于是,他申请了提前退休,到了紫金山下颐养天年。,类文悦读,美文品读

16、,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那时的紫金山不叫紫金山,叫钟山。钟山上郁郁葱葱,溪水终日潺潺,美得如王安石少年时期看到的青葱一般的姑娘。拿着高额退休金的他终日倚山而静,偶尔也会邀请好友爬爬山、叙叙旧。 这次,他把登山的时间,选在了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打在几个老者身上,并没有显出金属的光泽,依然是闲情而适然。周围静悄悄的,除了脆得生疼的溪水,一切都安详得可爱。树叶还带着刚出生时的体温,湿黏润滑地透着清香。他们顺着鲜活的溪水,迈着轻快的步伐,慢慢隐向竹林深处,就像他们渐行渐远的仕途一般。,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初始,几位老人游兴很浓。他们从溪畔一块大石边的蝴蝶兰是否紫得纯粹开始聊起,自然而然地就说到了朝廷中的事情。政治于男人来说,永远是最佳话题。而王安石的改革创新,一直被几个老友所津津乐道,既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也是朋友之间的惺惺惜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