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1309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考纲要求,1.2 备考指导,本讲考点在历年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近年来各地中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863”计划、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本讲应重点关注的图片有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东方红1号卫星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等。备考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注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世界科技革命之间的联系;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2.1 “两弹一星”,11964年10月,我国(1)_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1966年10

2、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_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东方红1号,2.2 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3)_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被誉为(4)“_”。,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2.3 义务教育与“科教兴国”战略,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5)“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6)_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7) 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科教兴国,教育,九年义务教育

3、,2.4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衣食住行的变迁 A衣:改革开放前,买衣服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B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2.4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C住:人均居住面积小,居住条件差。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D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乘火车、飞机、开私人汽车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

4、4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商品要凭票证抢购;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大大提高,市场商品充足,人们购物可自由选购。,左图人物是(1)_,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2)_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3)“_”。,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之父,4.1 例题,例题一,(2016广东揭阳31)“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指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 A神舟一号 B天宫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嫦娥一号,点 拨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

5、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因此,答案为C。,C,4.1 例题,例题二,(2016贵州黔东南州一模卷12)黔东南州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明确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的发展战略是( ) A阳光工程 B863计划 C希望工程 D科教兴国,点 拨为了加速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得到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因此,答案为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