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13033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复习,改革通俗地讲,就是对原有事物进行改造和革新,就是除去事物中陈旧的、过时的,增添新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东西,即除旧布新。,改革和革命最大的区别 改革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实行的和平方式的变革; 革命则是群众自下而上进行的暴力方式的变革。革命如同暴风骤雨,改革则是润物无声。,我们为何要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是我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二、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专题设置背景之中

2、考篇,2013年河北中考第30题的政史综合题,从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8分); 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4分); 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4分); 中美两国改革成功的共因(2分)等四个角度考查了中外的重大改革。 河北省中考6年关于改革共考查了8次。,专题设置背景之热点篇,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2014年是万马奔腾的一年,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年。,(一) 知识梳理,(二) 分析比较,(

3、三) 拓展延伸,专题复习目标,1.按时期划分:,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开放,地主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改革:,社会主义改革:,2.按性质划分:,俄国,日本,中国,中国,苏俄,美国,苏联,东欧,苏联,中国,3.按结果划分:,一类是在原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并取得成效的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一类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取得成功的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一类可归为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 戊戌

4、变法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匈牙利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 知识梳理,(二) 分析比较,(三) 拓展延伸,专题复习目标,(一)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取得成功的改革,1、政治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 ,引进_鼓励发展 。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_ 。,1、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是日本历史重大 。 2、仍保留大量 ,而且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道路,1、“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 ” 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赎买份地(农奴在获得“解

5、放”时,可以得到 ,但他们必须_这块份地),1、有利于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 。 2、但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 。,废藩置县,土地买卖,西方技术,近代工业,文明开化,教育,自由人,一块份地,出钱赎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转折点,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封建残余,转折点,2014年4月5日清明节,4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死难者遗属在“哭墙”前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2014清明祭”活动。,认识:善于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注重科教;顺应潮流,适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力提升一】材料一: 1856

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到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比

7、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相同点?(6分) (从时期、背景、性质、影响等角度分析)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内容,分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三要素劳动力、资金、市场等角度分析) (3)分析以上材料得到什么认识?(2分),(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1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1分)(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1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和市场(1分),改革要彻底、立足国情,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二)是在原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并

8、取得成效的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21年,1933年,允许多种经 济并存,大 力发展商品 经济。,1、中心措施:国家加强对工业的调整。颁布 。 2、特点(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解放了 农村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3、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 ”, 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得到加强 2、局限性: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促进了国民经

9、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政权。,邓小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喀什,积极性,生产力,窗口,列宁,罗斯福,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能力提升二】材料: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围绕变革这一主题举办专题活动。 第一学习小组同学要将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请指出下列三位领导人在20世纪所领导的重大变革。,图A,图B,图C,A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实施新政; C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要围绕“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措施”这一主题来展开讨论,你认为上述三位领导人实行改革的历史背景有

10、什么共同之处?图A和图B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措施上分别有什么创新之处?图C领导人领导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背景相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措施创新: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3)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要讨论以上事件的共同 影响? (4)第四学习小组讨论三位领导人进行的改革能够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共同原因:立足国情进行改革,实事求是; 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措施。,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都巩固了本国现有的制度。,(5)结合以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认识:任何社会制度都具有自我调节

11、和改良的功能;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立足国情,坚持走改革之路;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三)可归为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一次失败的封 建统治者的自 救运动,社会主义性质,富国强兵, 维护清政府 统治,挽救民族 危亡,发 展 。,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良运动,摆脱苏联 斯大林模 式的束缚,它没有使中国 ,但引进了 ,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 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 的 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虽然最终在顽固派的阻挠下失败,但是在社会上起到 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未根本改变苏联 高度集中的 (也是失败的

12、根本原因),一党制变 。 分散 各加盟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民族分离倾向严重)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的过程(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民族资本主义,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体制,多党制,国家权力,富强起来,认识: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认识:1、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4、改革不能脱离国情,照搬西方的“民主自由化”。 5、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等,认识: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

13、建制度,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能力提升三】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材料二:,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2)这两个事件各具有怎样的性质?(2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

14、自救运动; 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材料一:中国的洋务运动,材料二:日本的明治维新,(3)根据材料分析,这两个事件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不同?(4分),(3)内容: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明治维新不仅学技术,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结果: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明治维新成功了,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能力提升四】 材料:2011年4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俄国、越南、乌克兰、美国、德国、保加利亚、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和国内50多个科研单位,高等

15、院校2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致辞指出,深刻认识苏联解体原因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振兴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思考: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3分)同样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2分),(一) 知识梳理,(二) 分析比较,(三) 拓展延伸,专题复习目标,学生A: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60代,_和 _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日本,资产阶级,大量封建残余,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就“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1)以下是几位同学讨论的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学生B:我同意同学的观点。这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是一样的。都是自上而下的_ 性质的改革,而且改革结果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保留_ 。,学生E: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_ _ 。,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戈尔巴乔夫改革。,洋务运动或戊戌变法,学生C:我认为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_ 其特点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