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0702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掌握氓与采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主人公的生活及经历。 2.诵读全诗,理解诗歌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 3.分析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4.分析采薇中重章叠句的特点,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掌握诗歌的主旨。,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2、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 氓 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采薇 采薇是西周后期的守边兵士在归家途中的歌唱。据汉书匈

3、奴传记载,周懿王时,王室渐渐衰落,有外族侵袭,诗人才作采薇。当时,最严重的外患是猃狁。所谓猃狁,殷商时称犬戎,西周时称猃狁,春秋时称戎或狄,战国、秦汉时称胡或匈奴。周懿王时, 猃狁曾迫近镐京,成为王室的威胁。后来,西周的灭亡也与猃狁有关。,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通假字 (1)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 “于”通“吁”,唉。 (3)犹可说也 “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5)岁亦莫止

4、 “莫”同“暮”,时间晚,将尽。 (6)彼尔维何 “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7) 猃狁孔棘 “棘”通“急”,紧急。,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5.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今义:三岁

5、的年龄。 (4)君子之车 古义:指将军。今义:通指人格高尚的人。 (5)小人所腓 古义:士兵。今义:通指人格卑鄙的人。,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6.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 (2)二三其德(数词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3)士贰其行(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名词用作动词,降下,落下) (5)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6)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每天) (7)三岁食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8)象弭鱼服(名词用作动词,用象骨装饰,用鲨鱼皮制

6、作),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7.特殊句式 (1)二三其德(主谓倒装)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判断句) (3)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判断句) (4)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不遑启居, 猃狁之故(判断句),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提示 这首诗叙述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故事。 女子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在回忆求婚、订婚、约会时,女子感到幸福、甜蜜;想起婚后生活中“氓”的变心,女子伤心极了,不由对“氓”

7、产生怨愤的心理;思前想后,女子对“氓”反感到极点,最终和他断绝关系。 2.氓这首诗通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提示 (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主人公温柔、纯真、热情,渴望得到爱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氓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显得忠厚老实。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8、他“二三其德”,甚至“至于暴矣”。对爱情不专一,性格变得粗暴。 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了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采薇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提示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即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来刻画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

9、心情。一边是温暖的家,一边是受外族入侵的国家,家难以舍弃,国也要保卫,战士的心理就是这么矛盾。家当然要,但国也要,两者都要,这样,全部的辛苦和苦痛就落在了战士心上。采薇就把战士们的这种辛苦和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诗中也流露出了对统治者愤怒不平的情绪和士卒不可言喻的伤感。,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剖析 这四句采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情形。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嬉皮笑脸有点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四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

10、成对比。,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剖析 (1)内容上:用比兴手法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谊的浓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的枯竭。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缫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

11、也暗示了她的勤劳。 (2)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剖析 这是氓的最后一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自己的命运是那样的黯淡渺茫,当初的誓言全被氓一手推翻了

12、。而这位女主人公也透过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决绝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淳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悔恨决绝的弃妇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剖析 这是以景语写情思的千古名句。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个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另一个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含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更增加了诗句的含

13、蓄美。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5.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剖析 这是采薇一诗的结尾,也是诗人直抒胸臆的诗句。“行道迟迟”描写了诗人归乡途中的行动,“迟迟”包含着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这些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于是产生“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哀叹,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哀叹中结束。,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阅读氓,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氓这首诗

14、里,女主人公对那个男子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提示 (1)“氓”,意为“民”,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初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2)“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节,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复关”,是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女子的热烈思念。 (3)“尔”,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已经明白双方婚姻关系已定,感情距离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4)“士”,也是古代男子美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

15、称呼其丈夫,合乎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嘲讽意味。,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氓中三写淇水,有何作用? 提示 氓一诗中,三次提到淇水。首章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有“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次写淇水,含蓄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轨迹。 当年初议婚约时,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欢乐、甜蜜生活的开始。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涉淇订约的自然延展,是她爱情的高潮、欢乐的顶峰,然而同时也是她“三岁”为妇的不幸遭遇的起点。 当她走在回娘家的路上时,又见“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过去的甜蜜更加重了现在的

16、痛苦。在痛苦中,女主人公开始了反思,决心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岸”和“泮”是刚毅决绝的开始,也是清醒的开始,更是痛苦的为妇生活的结束。所以,淇水既是见证,也是爱情悲剧性的有力表达。,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阅读采薇,回答下面的问题。 3.采薇一诗中诗人为什么从“采薇”写起? 提示 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薇”是戍卒故乡田野里常见的野菜,诗歌由物及人,引起下文戍卒抒发浓浓的思归之情。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把野菜时,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4.采薇前三章段首只作一字更改,一句反复吟唱,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 这里“薇”由“作”而“柔”而“刚”,以植物的生长暗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