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0520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宋诗四首》课件 北京课改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诗四首,登 飞 来 峰,(宋)王安石,飞来峰,王安石,登,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

2、羁绊。,背 诵 练 习,游山西村,陆游,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见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一词多义 1.衣沾不足惜(值得) 2.丰年留客足豚(丰足) 古今异义词 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

3、体组织。 词类活用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足,社,夜,莫 笑 农 家 腊 酒浑 | | 头年腊月所酿的酒 浑浊,酒以清为贵 解释: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丰足 泛指猪 解释: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在青翠的山峦见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古风:古老的乡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诗词鉴赏,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整体感悟,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应共

5、徘徊(写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议论),朱熹(11301200) 婺源(现在江西省人) 宋代著名理学家 风格:比较清新活泼,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 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你知道这首诗,流传下来的一句成语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答: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力,解词 1 方塘:方形的水塘。 2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3 渠:它,指水塘。 4 如许:如此,这样。 5 为:因为。,过零丁洋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

6、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见课文注释),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自己走上仕途, 国家危急,勤王抗元,国家分裂,命运艰辛,(对仗)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铺垫,主旨,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 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已 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 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 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主题:,谢谢老师们! 谢谢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